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王善坡: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首先,感谢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联合主办这次“2006 中国商用车出口论坛”,为我们提升学习和与各位同仁交流的机会。通过聆听各位领导、专家的发言,使我们对出口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有益的借鉴,同时,也深刻的感受到我国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相信“2006中国商用车出口论坛”的举办,必将对国内企业产品出口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进一步促进我国外贸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我发言的题目是: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座落于山东省济南市,是国内主要的重型汽车研发、生产和出口基地,处于国内重型汽车行业的主导位置。
  
  企业始建于1956年,1960年试制生产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八吨载货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1983年,全面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全系列重卡生产技术;2003年与沃尔沃合资生产重型卡车,几十年来,生产重型汽车数十万辆,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0年国务院决定对中国重汽实施改革重组,经过五年多的发展,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质量14吨以上的重型卡车年产销量从2000年的3800辆增长到2005年的近45000辆,市场占有率同比提高6个百分点。牵引车和300马力以上大功率发动机车型连续三年保持全国销量第一。
  
  产品出口以2003年出口整车40辆为基数,连续两年以超过10倍的速度增长。04年出口480辆,05年出口4920辆,创汇1.32亿美元,整车出口数量和创汇额均位居全国重卡行业第一名。进入06年,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和产品出口都实现了大幅增长。1至5月份累计产销汽车超过26000辆,同比增长31%市场占有率达到22%,产品整车出口3530辆,创汇1.24亿美元。较同期增长8倍。特别是06年2月份,中国重汽签定了年出口1万辆重型汽车的出口合同,实现了国际市场开拓的重大突破。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评价。
  
  回顾中国重汽改革重组五年的历程,中国重汽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使中国重汽增强了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成长发展的能力,始终站在我国重型汽车技术水平的前列。

  一、坚持技术领先战略,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枪战市场制高点。
  
  中国重汽坚定不移地实施技术领先战略,坚持面向市场,提升水平,增强自主 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产品开发不断跃上新台阶。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产品的“四个平台”,形成了9大系列产品,一跃成为重卡行业自主创新的排头兵。载入国家汽车目录的公告产品多达760多种,1300多个车型,成为国内驱动型式最全、吨位覆盖最广的汽车生产企业。申请专利总数达700多项,位居全国汽车行业之首。
  
  中国重汽拥有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车桥生产基地,年产能力达到25万根,关键技术和工艺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接轨。特别是今年以来,在消化吸收国际发动机最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自主 创新,推出了中国重汽发动机,采取十七项提升改进措施,对燃油喷射系统、进排气系统、电气系统等做了重大改进,得到了市长的充分认可。用户一致反映,中国重汽发动机的动力性、燃油消耗、噪音、排放等重要指标大大超越了原斯太尔发动机。目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动机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整车和关键总成、零部件的开发实践表明,中国重汽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市场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中国重汽拥有被国家认可的首批国家级技术中心,突出的特点是,这里汇聚了国内最优秀的重型汽车研发人才,初步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实验和开发手段。中国重汽已经占据了国内大吨位、大功率重型汽车的技术制高点,确立了在国内重型汽车行业的领先优势。

  二、提升关键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品质。
  
  为了实现企业核心技术的快速提升,中国重汽多年来不断地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特别是近几年,企业密切跟踪国际上最先进重型卡车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研究发展趋势,制订自身的发展规划,深入分析企业自身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对重型汽车研发、实验、检测和制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改造。
  
  从02年到05年的四年间,企业先后累计投资超过40亿元,实施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手段全面更新,实验检测手段全面升级,关键的工艺装备实现了自动化,建成了具有欧洲重卡先进水平的车桥线、喷涂线、装配线和驾驶室机器人焊装线等多条生产线,使企业的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关键的工艺装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在国内重型汽车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企业核心技术的全面提升,使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极大的巩固和提升了品牌的市场形象。

  三、创新营销模式,大力加强营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几年来,中国重汽坚持“大市场、大营销”的市场网络发展观,努力转变营销观念,不断强化营销网络建设,积极实施营销结构调整,构建起以地区销售分公司、经销单位(4S店)、改装单位、维修服务站、配件经销单位为主体的覆盖全国、分布合理、运行有效的现代化营销服务体系。目前拥有遍布全国的销售分公司达到近70个、营销单位600多家(其中4S店92家)、改装单位110多家、维修服务站800多家、配件经销单位400多家。国际市场初步形成了中东地区、非洲地区、东南亚地区和前独联体国家地区等四大板块,国际营销服务网点近70个。
  
  中国重汽已构筑了覆盖全国、分布合理、运行 高效、强大的营销服务网络体系。支撑中国重汽逐年高速增长的销量和扩大的市场份额。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不断地改进和强化企业管理,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是中国重汽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一是全面推进生产系统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生产和物流智能化控制系统,进一步优化生产、质量、配套、仓储、物流等系统信息化流程,提升提高生产智能化管理与控制水平,由订单装车延伸到订单配送,不仅大幅度降低了资金占用,而且保证了交货期,逐步实现了生产精益化目标。
  
  二是不断完善“营销管理、售后服务、配件供应”三个一线通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现所销售车辆的远程控制,提高售后服务的整体水平,配件供应的准时化程度,全面提升营销服务体系的管理水平。
  
  三是坚持依法治企,从严管理,一手抓管理,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和层次;一手抓监督,使每一个环节都纳入监督控制之中。“科学发展、理性经营、精心操作、追求最佳效益”是中国重汽决策的根本理念。科学决策、执行有力是中国重汽迅速成长的基本经验。

  五、始终坚持自主品牌建设,并已成为业内的佼佼者。
  
  中国重汽拥有国内汽车行业第一个服务品牌——“亲人”服务品牌。经多家权威机构联合评选,中国重汽荣获2005年度中国重型汽车行业十大影响力知名品牌,“斯太尔王”卡车荣获中国重型汽车行业最具影响力第一品牌,HOWO卡车荣获中国卡车行业十大影响力畅销品牌。2006年,“中国重汽”品牌被评为“机电商会推荐出口品牌,进一步有力的推动了中国重汽国际市场开拓的步伐。
  
  虽然产品的大量出口,中国重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许多地区和国家已成为用户认可、喜爱的品牌。
  
  几年来,由于坚持不懈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企业出现了非常可喜的变化;
  
  第一,由适应市场向经营市场转变。从过去跟着市场感觉走到今天引导产业发展潮流,创造新的市场空间,我们开始把握市场的主动权,真正实现“当市场需求旺盛时,企业要有超常规发展;当市场需求平淡时,企业要有较大发展;当市场需求低迷时,企业也要有适度发展”这样一个期待已久的目标。
  
  第二,由适应性开发向自主创新转变。
从1983年重汽集团引进斯太尔技术起,20多年来,国内凡是涉足重型汽车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以斯太尔技术为平台。现在中国重汽已经跨越了这一阶段,自行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O系列重卡,投放市场当年产销就达到了一万辆,自主研发的水泥搅拌车和码头牵引车打破了由进口车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始有了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
  
  第三,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我们自己动手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从“生产物流一线通”到“销售一线通”,再到“售后服务一线通”,中国重汽的信息化管理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被省、市命名为“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
  
  第四,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通过自主创新,改造提升技术水平,在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平均每年下降10%以上,单车钢材消耗减少1.28吨,单车成本连续三年每年降低1万元,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按照集团公司的“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中国重汽产销规模将达到12.5万辆,并力争实现产品出口达到总产销量三分支一。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中国重汽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坚持,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继承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提升我国重型汽车技术水平,创建民族品牌建功立业。
 
 
  2006中国商用车出口论坛
                                                     与会嘉宾
张钰晶-中国机电产品进
出口商会第一副会长
陈清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委书记副主任张骥-商务部机电和科
技产业司副司长
李万里-国家发改委产
业政策司司长
张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
 付于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李毅红-商务部国际
司二处处长
吴明新-商务部欧
洲司副司长
于文-中国进出口
银行贷款部
林九江-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业务发展部副总经理顾承伟-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协会常务理事
王善坡-中国重型汽车集团
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庄育先-东风商用汽车公司海外事业部部长朱杰-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营销副总经理
张宏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应用与服务分会理事长中国商用车出口论坛
大会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