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刚过,以生产轿车闻名全国的上海,又曝出了要生产重型卡车的新闻。1月10日,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正式向外界推出了SHAC—汇众100系列重型车。
据了解,此次推出的汇众100系列重型车包括两款车型:15吨级的自卸车和牵引车。采用的是韩国双龙重卡技术,是由上海汇众自主开发的新产品。
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之一的上海 ,是我国重卡的诞生地。早在1958年,上海就曾成功地试制出交通牌4吨卡车,成为国内最早生产卡车的城市之一。1969年,上海为了解决钢铁厂的运输问题,自力更生,试制了我国第一辆15吨重型卡车,并于同年参加了国庆20周年献礼。
肩负上海重卡东山再起“重托”的是上海汇众。在业内,这是一家著名的零部件公司,具有轿车前悬挂总成、副车架总成等底盘部件50万台套的年生产能力,是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底盘模块的骨干配套供应商。但不为人熟知的是,上海汇众还是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重型车企业。他们生产的“大通”牌载重车,前身就是“交通”牌。多年来,“大通”牌虽然未能形成经济规模且一直未能盈利,但上海汇众并未放弃,一直保留着这块潜力巨大的阵地。
众所周知,上海虽然是我国三大汽车工业基地之一,上汽集团的轿车也占据了国内轿车市场的很大份额,但商用车一直是其弱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用车市场潜力日益显现,发展商用车已成为上汽的战略目标之一。按照上汽新的10年发展规划,到2007年上汽将形成年产汽车100万辆的能力,其中商用车将达20万辆。而发展重卡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步骤之一。
早在两年前,上海汇众就着手计划给“大通”换代升级。恰逢此时,韩国双龙公司正在进行战略调整,准备出让重卡生产线,以便集中精力发展SUV及乘用车。这条生产线是韩国双龙引进当时国际先进技术,经过10余年的消化吸收,已达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领先水平。经过反复谈判,上海汇众最终出资320万美元将其收归账下,这个价格仅相当于原生产线价格的8%,而且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安装调试完毕。
相比于硬件设备,软件支持对于上海汇众来说更为重要。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上海汇众采取了借助外脑提升重型车档次的做法。他们与韩国双龙达成协议,聘请了双龙公司十多位具有多专业水平的资深技术专家,并且吸纳了来自国内各大汽车制造企业的研究开发人才,由发动机、变速箱、中后桥等主要开发单位按照上海汇众设计要求,实施协同开发,最终形成了上海汇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卡品牌。
据了解,上海汇众将陆续推出100、200两个系列6种车型,此次推出的100系列的两款车正式上市时间,初步定在今年5月。
上海汇众“新一代”重卡现身,意味着蛰伏多年的上海重卡将再次出击。有预测称,未来几年,我国重卡市场将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期,估计年均增长将达到17%。市场固然潜力巨大,竞争早已呈白热化。前有解放、东风、重汽等强敌,后有北汽福田、春兰等黑马,在市场夹缝中,上海汇众能否突围,尚需时间的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