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情结汽车——山西汽车工业起源于上个世纪40年代初的山西兵工汽车修理厂,上个世纪50年代改制,主要为进口汽车加工配件。多年的汽车修理技术经验以及配件生产条件,促使山汽人萌生了造车愿望。从1958年山汽试制第一辆“前进牌”柴油卡车后,先后生产过“前进牌”、“红卫牌”、“平型关牌”、“山西牌”、“东尼牌”等2.5———21吨级卡车。山汽人从事汽车修理、修造、改装、制造六十余年从来都没有放弃过“造车梦”。
曾经辉煌的过去
山西重型汽车工业起步是在“七五”期间的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和第二汽车制造厂签订“山西省和第二汽车制造厂联合生产EQ153型八吨载货车协议书”。二汽重卡项目是引进日本日产柴、美国康明斯等国技术的卡车产品。二汽选择与山西省合作看中的是山西省的能源重化工基础优势和煤焦市场发展潜力,山西省能依托二汽技术支持在当时也深受国内同行业羡慕。山汽作为山西重卡项目总装厂,承担车架、车厢、车身、总装“三车一总装”建设生产和技术改造,实现年产3000辆能力。二汽无论从产品技术、工艺装备以及配件供应都对山汽进行了大力援助,山汽在“八五”期间发展较快,从1991年产销50辆到1994年产销560辆,只用了不到四年时间,拥有了生产EQ153系列车型的载货车、自卸车、牵引车以及山汽自行开发的以上柴发动机为系列的产品及技术。但从“九五”开始省政府不再向山汽投资,由于山汽重卡项目相对投资不足,山汽人又无力自筹大量资金进行建设,生产建设打打停停,现在山汽的重型车已进入换型改造期,引进新的车型进行改扩建需大量资金,山汽依靠政府投资实现自己的“造车梦”希望渺茫。
自筹资金惨淡经营十三年
山汽从1987年开始重卡生产技术准备,1991年开始生产到2003年产销总量不足6000辆,除“八五”期间在省政府和二汽的支持下有一个快速的发展期,近几年受生产能力不均衡,流动资金严重短缺的制约,年产销仍未突破千辆,大部分生产能力被放空,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企业处于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局面。为进行生产自救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山汽将南北厂区闲置土地进行了开发,利用厂区周边优越的商业环境,进行厂房出租和设备租赁。山汽原有的35万平方米厂区,现在只有约8万平方米维持生产,其余已全部出售、出租、开发或对外经营,山汽自筹资金维持生产经营的路子举步维艰。
合作合资路漫漫
山汽重卡项目起步较高,其产品技术为引进日产柴、康明斯具有国际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的重卡技术,但引进车型发动机动力偏小,吨位偏低,山汽为进一步适应本省煤焦市场需求和美国康明斯公司、上海柴油机厂合作自行研制开发了15———21吨产品。为满足重卡市场高速大吨位用车需求,提高产品升级换代能力,山汽加强了对外合作合资工作,1992年在法国铁塔———长城经济代表团访晋期间,同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签订了“山西汽车制造厂与雷诺汽车公司合作生产重型汽车议定书”。1993年山汽在引进日产柴技术消化吸收基础上又联合日本东棉株式会社和日本日产柴油机株式会社签订了“山西汽车制造厂和日产柴合作生产重型汽车协议书。”这两个合作项目都经过多年的商务谈判,但终因各种原因未能进行下去。同时山汽也积极和东风公司、一汽集团、上海电气等大集团加强合作,但无太大的合作进展,失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面对企业建设改造能力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被动经营局面,山汽采取对内合作的方式,于2002年6月和山西东龙集团合资成立了山汽集团东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山西东龙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山汽看中的就是东龙民企的经营机制,希望通过合资引入先进的管理给企业带来活力,通过合资引入资金,促使山汽能“起死回生”。合资公司由东龙集团出资1.2亿元,控股60%,山汽集团以设备厂房作价出资8000万元,占股40%,这种股权结构比较符合投资方的意愿,东龙控股东尼品牌“借壳”实现了自己的“造车梦”,山汽也找到融资渠道,养活了近千名职工。但东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经过一年的经营,企业深层次的矛盾也显露出来,一是山汽集团投入的资本是厂房及设备,这部分资产暂时形不成效益。二是东龙集团倾囊产业投入生产经营,终因资金相对不足使企业处于有产品、有市场而无法生产的被动局面,看来东龙这台“小发动机”很难带起山汽“这条大船”。
重组的门槛与政府的关注
去年以来,山西华宇集团“以开发生产重型汽车为龙头,以优势零部件企业为基础,整合和发展山西重型汽车工业”的计划得到省政府的首肯和支持。华宇集团是一家从事商贸零售、公路客运、房地产开发、酒店经营、服装加工、生物制药以及物业管理的多元化产业集团。华宇上马重卡进军重汽领域,主要是看中山西煤焦市场优势和山西重工业基础以及省内汽车零部件生产条件。特别是华宇集团参与山西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太原———北京高速客运业竞争,公路客货运输业的潜在市场,加快了华宇向重型汽车产业转移的速度。从去年华宇集团与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签订了重型汽车建设项目协议后,华宇先后提出了重型车用柴油机开发和合资计划,并投巨资在上海建立了华宇上海重卡研发机构,负责整车开发研究工作。目前首批样车开发设计工作已经完成,正在做试制装车工作。另外,华宇集团还组织进行新工厂规划和扩建以及主要设备采购准备。然而华宇重卡项目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是山汽集团五月份由省政府正式移交市政府管理,二是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从今年6月1日颁布执行。尤其是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改革了汽车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控制新增汽车整车生产企业,提高了非汽车产业企业进入门槛。华宇集团要进入重型汽车产业必须以资产重组方式取得汽车生产资格的“准生证”,华宇上重车也遇到了高门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根据省经贸委向省政府提交的晋经贸企改字(2004)31号“关于将山西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移交太原市管理的报告”,省政府会议研究,将山西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移交太原市管理。按照省政府意见,“山汽集团移交太原市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配置区域经济资源作用,有利于推动山汽集团尽快重组,加快我省重型汽车制造业的发展”。省政府还要求“山汽集团移交太原市管理后,太原市要加大企业改革力度,积极推动企业改制重组,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把重组后的山汽集团逐步建成一个以民营股权为主的,在市场竞争中充满活力的企业集团”,同时要求山汽集团注重经营机制的转换,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企业的发展思路。按照市政府新的产业发展计划,在产业布局上加大工业资源整合,构建东部新型制造产业群、南部高新技术产业群、西部能源重化工产业群、北部不锈钢产业群。最近市政府召开发展重型汽车专题会议,提出对太原重型汽车项目要加快推进。市政府认为,太原地区具备重型汽车生产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汽车工业作为一大支柱产业,同时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要加快不锈钢深加工,重型汽车制造等潜在优势产业的发展。
山汽人上下而求索
山西省联合二汽发展重型汽车工业已有一定的基础,山汽的“东尼”品牌在国内重卡市场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大齿生产的重型车变速箱,中信机电生产的前后桥已具备万台生产配套能力。但山西重型车缺乏的是统一规划布局,目前太原、大同政府和企业都提出了自己的整车发展计划,特别是由山西通达集团与中信机电制造公司联合的中信汽车工业园2万台重车项目现已启动。一位参加过山西省和二汽重卡项目规划布局的省内知名汽车专家说:“山西省发展重型汽车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和潜在的市场优势,山西依托东风汽车公司发展重型车,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局。现在很多大型民营企业以及民间资本想进入重型汽车工业是件大好事,政府应引导和支持不同所有制企业联合重组,发挥我省重型汽车工业基础优势统一规划布局,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国内外汽车市场的竞争。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山汽人总在不断的努力,圆自己的造车梦。山汽集团能否早日完成转属改制重组,大型汽车零部件工业能否形成合力,山西人能否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型汽车,我们将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