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kkk
 
 
中国重汽:拉动山东制造业崛起的强力“马达”   
郭利民
  
  “中国重汽集团是拉动山东汽车工业乃至整个山东制造业崛起的一台强力马达。”这话并不夸张。

  2001年重汽下放山东时,让人有些“爱恨交加”。一方面,它是个“烫手山芋”,93亿元资产,138.5%的资产负债率,累计亏损69.9亿元,欠发职工工资、养老保险等4亿多元;另一方面,它又是山东汽车工业崛起的希望所在。当时,我省的21种汽车零部件产量已居全国首位,但整车制造除农用车外,却令人感到羞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功吸收和消化斯太尔技术的中国重汽下放到了山东。

  时至今日,重汽的表现让人欣喜:3年来,通过落实政策和重汽人的齐心努力,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平均每年同比增长65%,中国重汽的市场占有率由4.5%提高到13%,上交利税、支付利息、补发工资等社会贡献总额达到77.5亿元;自筹资金39.2亿元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净资产3年增长了3倍,再造了一个在国内同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新重汽。今年到10月底,共产销重型汽车38721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14.4%,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3.5万辆的全年计划。

  不仅如此,重汽对外合资合作也实现了重大突破:与沃尔沃合作设立的华沃公司开始整车批量生产,产品纳入沃尔沃全球销售网络;今年又与沃尔沃签署了发动机合作协议,与国内近30家改装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10月28日,重汽积聚了3年的能量喷发:这一天,省政府主持召开了中国重汽改革重组发展研讨会,对重汽重组成功给予肯定;这一天,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借壳小鸭电器A股股票上市交易;这一天,重汽集团公司总经理蔡东驾驶着第一辆代表国内重型汽车最先进水平的HOWO卡车驶下了装配线。

  三喜临门,应该说重汽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面对重汽重组后结出的果实,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改组局副局长李冰评价:“来之不易,出乎意料。”他说,重汽重组成功,不仅是对重汽的发展,对一些国企也有典型意义和示范作用,增强了国资委对国企改革的信心。

  2002年底,省里作出了加快汽车工业发展的决定,计划到2005年,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80万辆,改装车8万辆,农用车220万辆;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7%;到2010年,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70万辆,改装车15万辆,农用车300万辆;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0%,成为支柱产业。在决定中,中国重汽集团与上海通用东岳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一起被列为重点发展的三大企业集团。今年初,济南也作出了《汽车工业发展规划》,计划五年内投入200亿元,发展壮大5个整车及零部件加工贸易市场,形成1000亿元的产业链。其中,大部分资金将重点支持中国重汽。

  如此大手笔运作,目的不言而喻。

  看好中国重汽对“山东制造”的拉动,是因为它身上装着一个动力持久的“市场发动机”。据沃尔沃集团预测,我国卡车市场的销量到2010年将达到150万辆,届时将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需求的总和,有望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重卡市场。在15吨以上重卡市场上,中国重汽优势尽显,目前占了全国总销量的35%以上,20吨以上占60%以上,25吨以上则占80%以上。

  人们对中国重汽寄予厚望,不仅因为它目前所提供的220亿元销售收入和17亿元的利税,主要的还是因为它对地方经济、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据专家测算,汽车工业每增加1元产值,可以带动钢铁、机械、化工、电子等直接相关工业增加2.65元的产值。在日本,汽车行业直接、间接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数的10%。

  重汽集团董事长马纯济告诉记者,他们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到2007年产销重型车8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50亿元,利税30亿元,逐步实现产品、市场、资本、机制和品牌的国际化,到2010年把“中国重汽”建成国际知名汽车品牌,为冲刺世界500强奠定坚实基础。


© 版权所有2000-2002,中国卡车网信息产业部
未经中国卡车网网络部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电子邮件:editor@chinatruck.org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