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快流逝;变化悄悄发生。东风国际化重组的脚步刚刚迈过1周年的金色门槛,饱含万千活力的东风有限商用车公司已赫然站到了一个新的平台。今天的东风商用车从核心竞争力到整体经营实力都已发生重大变化,东风商用车的“巨轮”正引领着中国汽车工业向着世界商用车工业领域奋力进发。
打破“淡季神话”
人们普遍认为,市场总是千变万化的,但市场变化也有其自身规律。东风商用车公司的决策者把握了这个规律。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2003年,国内商用车市场需求的季节性变化,一直是每个厂家绕不过的“坎”:2至5月旺销,7至9月淡销。这似乎已成中国商用车市场的特色。对此,东风商用车公司高层决策者认为,这种现象是由我国特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所决定的,企业不能简单被动地去适应,必须主动备战,才能越过这道“坎”。于是,一个有针对性地实施开发康明斯C系列车型和牵引车的市场导入工程全面拉开,多系列产品的研发储备工作提前完成。
机遇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04年6月,国家加大“治超”力度,新的政策法规实施,为正规的商用车制造企业带来了商机。东风商用车公司牢牢把握住这个商机,面对政策和市场的变化,有备而战,7、8、9连续3个月重型车产销实现历史最好水平。
治愈“营销之痒”
产品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市场是企业的生存空间。这一点,东风公司体会最深、认识最深。东风因产品而兴盛,也因产品而困扰。商用车是最好的例证。无论是在合资前的载重车公司时期,还是在合资后的商用车公司时期,产品研发工作一直是东风商用车公司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经营工作的龙头和利剑。为此,东风公司专门成立了商品委员会,组织精兵强将主抓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商用车公司在开发体制上设立二级产品开发体系,实行战略开发和适应性开发相结合,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实施快速应变开发机制,以最快速度推出市场急需的新产品,平均每年开发出100多个新品,这种速度在国内同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
如今,东风商用车产品研发渐入佳境,已形成重、中、轻型卡车全系列以及大、中、轻型客车和客车底盘等系列300多个成熟品种。以“东风开路先锋”、“东风大力神”、“东风运煤王”、“东风康霸”、“东风天度”为代表的新车型,其动力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得到市场的认可和赞誉。东风商用车的新产品储备为市场营销开辟了广阔的战场。
闯入“世界格局”
从世界商用车行业的发展趋势看,商用车技术已和乘用车站在同一高度,甚至在某些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国内,由于发展模式的差异,卡车则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甚远。
2000年,东风公司副总经理童东城提出“造卡车是研究生水平”的论点,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由此拉开了东风商用车向世界水平挺进的序幕。加快重型车能力建设、调整产品结构、加强营销能力提升、“打造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成为东风商用车发展的主线。
于是,一系列围绕整车与总成零部件的合作项目加紧推进。2001年,东风推出以“东风天龙”为代表的重型车和全新概念的“e—车”,技术含量和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2002年,东风推出以“大换脸、新配置、高科技、满足国家新法规”为特征的第三代新品重型车,为东风公司在2003年重返中重型载货车行业首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风与日产合资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公司明确提出“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新奋斗目标,这表明东风人已经把战略发展目光投向世界市场,这也是基于东风商用车近几年来不断努力集聚能量所形成的实际能力,更是商用车公司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的需要。东风公司总经理苗圩提出,东风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年老店,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汽车品牌。这也是10万东风造车人的梦想和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