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作为中国重型汽车的龙头企业,中国重汽确立了以知识产权打造“中国品牌"的发展战略,同时他们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
新年伊始,利好传来,重汽、一汽、沃尔沃三方在济南合资生产沃尔沃MD柴油发动机项目即将启动,并在2008年达到年产5万台大马力发动机的生产规模。它的投产意味着不远的将来,中国重汽将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制造技术。这不但使中国重汽在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上占领了制高点,还为中国的重型汽车制造业走向世界、打造中国汽车民族品牌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国重汽产品有自己的东西吗﹖"公司掌门人马纯济上任伊始,最先关注的就是知识产权战略问题,立即制定并启动了知识产权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战略。
“我们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让中国重汽跻身世界500强。"这是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为自己定下的似乎有些夸张的战略目标。了解中国重汽的人都明白,这种信心来源于2001年至今公司业绩的突飞猛进。
中国重汽在2001年初改革重组后,连续3年产销量保持了65%的高增速,重新跃居中国重型汽车行业第一。3年迈了三大步,中国重汽从一个亏损83亿元的企业一举跨入全国500强行列。
目前,中国重汽面临的已经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中国重汽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制定了五大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国际化战略,技术领先战略,区域化战略,低成本战略。
2002年,中国重汽集团成为济南市第一批专利试点企业后,在济南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当年就申报专利126项,成为了全市企事业单位申报专利量最多的先进单位。“最近,我们的思路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只是想着如何做大重型汽车产业,现在我们正研究如何把中国重汽真正做成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创建一个真正国际化的中国重型汽车品牌。"马纯济说。
如今,国际市场上已经有沃尔沃、三菱、雷诺等著名重卡品牌,在目前的汽车行业,中国重汽凭借什么去打造重型汽车的“中国品牌"?重汽人心中有数,只能凭借中国重汽的研发能力和多年来创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中国重汽在国内独家拥有“斯太尔"发动机的垄断技术、“斯太尔"技术及品牌的主要生产资源及技术人才库,这是重组后的中国重汽得以在短时间内恢复生产、实现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中国重汽在20吨以上重型汽车领域一枝独秀的关键所在。2003年中国重汽向市场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升型斯太尔产品“斯太尔王"系列。在对发动机重新进行匹配后,“斯太尔王"所需的各种配件均实现了最优配置,中国重汽将其称之为“中国重汽专用发动机"。
在中国重汽的国家级技术中心,聚集了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3年来,中国重汽共完成技术专利申报470多项,成为中国重型汽车第一专利大户,开发新产品、新车型800多个。目前,中国重汽已成为国内驱动形式最全、功率覆盖最宽的重型汽车生产企业。为进一步抓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做好专利工作,重汽集团提出,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2005年推出一代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推出,早日把重汽建成“重、特、新"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产品,在国际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大集团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