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kkk
 
四十春秋铸就重庆西部车城

  汽车,是现代工业技术集成度最高的领域,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工业实力。

  从1965年,重庆开始在真正意义上发展汽车工业,重庆的造车历史经历了40年的风雨历程。40年后,重庆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汽车工业。

  从第一辆重庆造问世,到重庆汽车产销量冲到全国第三,汽车深刻地影响着重庆的过去、现在、将来。重庆这座城市以及她的人民,因为汽车在奋进、在改变。

  40年冲到中国第三

  2004年,重庆的汽车产销量历史性的冲向了全国第三的位置,产销量逼近60万辆大关。这一数据比1998年重庆举办首届汽车工业展时,足足多出了40万辆。

  翻开历史的画卷,重庆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今年正好是第40个年头。

  “重庆汽车工业起步早,基础较好。”重庆汽车办负责人杨林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着重庆汽车工业的过去。

  1965年,国家在重庆组建了由四川汽车制造总厂(现为重庆重型汽车集团)、重庆汽车发动机厂(现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綦江齿轮厂、重庆汽车配件制造厂(现重庆卡福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重庆红岩汽车弹簧厂、重庆油泵油嘴厂和重庆重型汽车研究所(现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重庆汽车研究所)组成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重庆分公司,从此拉开了重庆发展汽车工业的帷幕。

  重庆重型汽车集团于80年代中期引进了奥地利斯太尔重型车技术。1984年5月,长安汽车集团与日本铃木公司签订了“经贸合作协议”,迈出了微型汽车生产的步伐。1985年,根据当时我国“缺重少轻”的现状,重庆汽车制造厂与日本五十铃公司合资组建了庆铃汽车有限公司,生产五十铃轻型汽车。1991年,国家批准长安汽车集团引进日本铃木公司奥拓轿车设计制造技术,并于当年将奥拓轿车投放国内市场,结束了重庆不能生产轿车的历史。

  目前,重庆汽车工业有在国内知名度和地位较高的长安汽车集团、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三大整车生产骨干企业。力帆、宇通、安凯、川江等生产公交客运的企业也陆续具备了规模。

  “汽车门类齐全,这是重庆汽车工业发展的一大优势。”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经常这样向外来客商介绍重庆的汽车工业。

  目标

  5年拿下中国15%

  2004年,重庆在全国汽车产量中占了11%的份额。如此指标,正在逐年变大。

  日前,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亮明了自己的观点,在全国汽车产量中份额的变大,将会极大的提升重庆的城市形象。李勇表示,汽车产量达到第三,这就已经明确了重庆在全国汽车工业中的地位:“今后一提到中国的第三大汽车制造基地,大家自然就会想到重庆。”李勇说,这样的道理非常简单,因为汽车本身就是一个代表一个城市或者国家的商品。

  冲击了中国第三大汽车制造基地的位置,重庆并未就此罢休,并且制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2010年汽车产销量达到150万辆,占中国整个汽车工业产销量15%的份额。这样的发展目标,重庆市政府已经将其写进了“十一五”规划。

  根据规划,重庆将以长安、庆铃、重汽三大骨干体系为依托,到2007年,重庆汽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辆;2010年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50万辆,并建立起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汽车技术研发体系和试车场地;最终形成4-5家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整车大型企业集团;在2020年全市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260万辆,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

  重庆目前的计划是:以长安、庆铃、红岩重汽等骨干企业为依托,投资580亿元建设北部新区十里汽车城,同时建设渝北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双桥区、南岸区、巴南区等特色工业园,形成“一城多园”的大产业格局。到2010年,轿车生产的比重从目前的25%提高到70%,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5%左右,整车销售收入达到1350亿元。

  “全国各汽车基地的产销量数据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争取坐稳第三的位置,是重庆今后一段时间努力的方向。”杨林告诉记者。

  规划

  多层次推动发展

  在现在的中国,上海、长春两大汽车基地发展相对成熟,重庆、湖北、北京地位相当。广东正在崛起,从其发展势头看,大有超越重庆,追上上海、长春之势。

  在如此竞争格局下,重庆的汽车工业如何发展?“首先发展汽车零部件,以零部件的发展优势带动整车发展”,这是重庆方面的基本思路。这样的思路已经写进了《重庆市汽车摩托车十一·五发展规划》。

  为配合重庆汽车产业规划的实施,重庆即将设立3亿元的汽摩产业发展基金。重庆市经委汽车办副主任谭晶宇称,该基金由每年从汽车工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提取一定比例,加上财政拨款,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汽车产业发展的国债资金而构成。

  过去,长安汽车集团几乎是重庆整个汽车工业的代名词。不过,这样的历史正在被改写。因为民营企业进入汽车整车制造行业,成了我市汽车工业发展的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

  2004年12月2日,宗申产业集团重组安徽通宝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签约仪式在重庆举行。至此,力帆、隆鑫、宗申三大重庆民营摩企巨头全线杀入了汽车行业。

  “重庆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摩托车制造基地,拥有大量技术娴熟的生产工人和工程技术人才。由于摩托车本身就属于汽车制造业这一大范畴,其生产技术完全是相通的。”正在大力进军汽车行业的力帆集团总裁杨洲表示,生产摩托车的工人适当培训就可以上线生产汽车。

  “有雄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是重庆走这样一条路的主要优势所在。”杨林直言告诉记者,这一优势延伸出来的主要有两大优势: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在这样的优势支撑下,重庆汽车产业要实现2010年的发展目标显得有了发展后劲。


 
 
 
 

© 版权所有2000-2005,中国卡车网信息产业部
未经中国卡车网网络部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电子邮件:editor@chinatruck.org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