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kkk
 
东风商用车:“我们的定位是领航者”
  在2004年数月屈居行业第二之后,从今年年初开始到现在,东风重型载货车的产销量连续数月拔得头筹,使得东风中、重卡产销量今年持续9个月双双跃居行业第一,再现东风商用车领航者的风范、王者的风采。正如东风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东风有限”董事长徐平所说,当前市场变化速度很快,虽然东风商用车取得行业领先地位
,但这种领先尚不稳定、比较脆弱。希望进一步认识市场,了解客户,继续加强营销,保持领先优势。东风公司副总经理、“东风有限”副总裁、商用车公司总经理童东城也表示,东风商用车的定位是领航者,作为一个立志于“世界前三,中国第一”的国际化商用车企业,东风商用车不应该也没有理由随波逐流,更不能在市场需求萎缩时无所作为。

  卫冕:源于实力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东风卡车的产量都曾有进入世界卡车制造企业“前三”或“前五”的纪录。但那时的“前三”,单单是产量的“前三”,加上那时世界对中国的汽车工业并不像当今那么热衷和看好,并没引起世人广泛关注。然而近几年来,中国商用车产销量连续几年超过100万辆,并呈持续增长态势。特别是东风商用车在东风与日产全面合资合作后得到较快发展。

  2004年,东风商用车年产销总量首次突破20万辆,重卡产销量突破10万辆,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东风商用车已进入世界级商用车巨头俱乐部。也就在当年下半年,世界汽车界开始认真关注中国商用车的快速发展态势。2004年9月,由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发布的权威报告指出,世界重(中)型汽车工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东风因大幅提升的产销量而排名世界10个最大的重(中)型汽车制造厂家的第二位,仅次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这是中国商用车企业首次出现在世界汽车行业排行榜前列。一个从深山里崛起的国际化自主品牌,终于得到世人的认可。

  对此,东风人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对待。童东城指出,进入“世界前三”,并不意味着东风就真正具备世界级商用车企业的实力,还必须在东风品牌的市场号召力、性能质量、开发能力、品质、盈利性等方面做到与“中国第一、世界前三”这一地位对称的水平,因为这才是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的发展基础。商用车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黄刚也认为,与国际上著名商用车厂商相比,我们的差距不在产量上,就中重型商用车产量而言,东风商用车已经进入前三,我们的差距主要在产品的品质和盈利性上。差距是存在的,但持续改善就能缩小差距。只要全员持续改善,再大的困难都可以攻克。

  今后:仍需努力

  制造商用车,东风在国内并非首家。但经过几代东风人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东风商用车的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利润、品牌文化等诸多领域却连续多年创造中国汽车工业的辉煌和第一。但“第一”的旗帜是变化和动态的,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历史不会忘记,从1994年到2000年,由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东风自身的原因,东风商用车产销量逐步滑向低谷,经营惨淡,前景黯然。经过脱胎换骨的再造和凤凰涅槃的再生,东风终于在新世纪到来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地平线的时刻,重返行业领航者的地位。

  今天的东风商用车,虽仍面临着类似当年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但此东风已非彼东风。今天的东风,是立足湖北、面向全球和未来的百年东风、国际化东风、自主东风——她是有着崇高发展理想和远大发展愿景的活力东风。今天的东风商用车,建立了新的组织体系、营销体系、采购体系、财务分析方法、价值观念和新的评价标准,引入了大量国际先进管理方法和理念,可以坦然、从容应对搏击市场中的大风大浪。

  但也要看到,国内主要竞争伙伴已发起新一轮的进攻和冲锋,追兵就在眼前;国外主要竞争对手已在我们的重点区域市场安营扎寨,强兵就在城下。因此,任何麻痹大意和细节疏忽,都可能“大意失荆州”。

  从集团公司的角度看,商用车是东风的根,承系着东风的魂。商用车是东风军团的主力军,是东风事业的中流砥柱。厚载着东风事业发展希望的东风商用车,必当为东风伟业多作贡献。

  从“东风有限”的角度来看,商用车与乘用车是“东风有限”的两个轮子。“东风有限”总裁中村克己说过,“两轮驱动,缺一不可。”无论从资方的信心和期待来说,还是从合资公司利益最大化来说,都需要东风商用车为股东、为合资公司贡献价值,都需要东风商用车为零部件、装备、发动机等相关事业发挥拉动作用。

  从员工利益来说,个人收入与企业收益捆在一起。企业没有收益,个人焉能有较高的收入?广大员工只有更加勤奋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公司的重大决策解码为自己手中的细节小事,提高个人执行力,提升公司竞争力,更有作为地务实工作,才能在工作中更有价值地挑战目标,在挑战中更有乐趣地分享收获,在分享中更有意义地畅想未来。


 
 
 
 

© 版权所有2000-2005,中国卡车网信息产业部
未经中国卡车网网络部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电子邮件:editor@chinatruck.org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