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主品牌做强做大
竺延风:人大代表 一汽集团总经理
2004年一汽集团实现产销100万辆汽车,自主品牌占50万辆。在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中,一汽始终没有放弃自主品牌“红旗”和“解放”,这两个品牌将是一汽2009年实现“自主百万辆”的基石与中坚力量。
目前,一汽已明确了“规模百万化”的标志是自主品牌产品销量达到100万辆,提出了“决战2009,自主100万辆”的奋斗目标。“一汽轿车的全部价值在于红旗。我们不能没有自主品牌。引进技术也好,合作也好,最终还是要发展民族品牌。”
能源关乎汽车产业持续发展
陈虹:人大代表上海汽车集团股份公司总裁
十年后,中国与美国、日本一起,成为世界三大汽车市场。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对石油能源的消耗量大且快速增长。据统计,2004年,中国进口原油达到1.2亿吨,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为1/3,进口原油的30%用于了汽车消耗。2004年我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消费环境急需改善
曾庆洪:人大代表 广州本田汽车常务副总经理
自2002年以来,老百姓已经成为购买汽车的主力军,并首次超过公车消费,占汽车消费50%以上,这一比例还将逐步提高。“买车容易养车难”的现实令许多工薪阶层不敢买车。特别是对于购买汽车发动机排量在1.6升含以下汽车的消费者家庭来说,他们的收入并不丰厚,购车的主要目的是代步。对比美、德、法、意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相关情况,可以看到这些国家均不征收车辆购置税。降低车辆购置税也是借鉴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一种做法。
公务车误导了百姓消费理念
刘卫东:人大代表 神龙汽车公司总经理
国内的汽车消费行为仍存在大量的不理性现象,并没有随着公车消费转向私车消费而得到根本扭转,这是由于长期以来,轿车作为传统奢侈消费品和身份的象征,有着浓厚的官本位特征,造成一般消费者至今普遍存在“摆阔气”、“爱面子”、“显身份”的非理性轿车消费心理。当前,全国从省会城市到地级市、县级市,各级政府都有各自硬性或软性的公务用车标准,基本上都是趋于大排量、大尺寸。一方面政府公务用车追求大排量、大尺寸,另一方面制定对排量在1.0以下的轿车采取限行等地方政策,与中央政府一贯倡导的节能环保型汽车消费政策背道而驰。
土政策制约小排量汽车发展
尹家绪:人大代表 长安汽车(集团)公司董事长
“对汽车以大小长短论英雄的时代要持续到什么时候?”早在2003年两会上,尹家绪就曾经提出过“关于从国家战略高度推进微型汽车快速发展的建议”。全国有22个省区市的84个城市出台了歧视小排量汽车的政策,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事实上,这些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土政策”已经“架空”了国家鼓励发展小排量汽车的产业政策,为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戴上了沉重的枷锁。
自主品牌正在边缘化
李书福:政协委员 吉利集团董事长
在全球20大品牌排行榜中,有三家国外汽车品牌名列其中,品牌价值都在100亿美元以上。但在中国前20大品牌排行榜中,汽车品牌只有一家入选,且品牌价值仅为10亿美元。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正处在“边缘化”的险境之中。一是市场“边缘化”,中国汽车市场90%由跨国公司品牌占领;二是技术“边缘化”,尽管与跨国品牌的合作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但合资道路并没有换回汽车研发的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