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整车出口业务的开门红,截至发稿日已经出口匹卡、轻卡及轻客等系列整车累让.1295台,比
2004年同期增加392.4%!按照需求定单计算,江铃汽车2005年一季度整车出口量将达到1740台,海外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扩大。
回顾:百炼成钢
1998年,江铃汽车在中国汽车界率先建立了汽车营销新模式,7年后,江铃营销体系已经成长为—棵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参天大树。坚持厂商共赢的商务政策,建立并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实现了江铃汽车销量持续、快速、稳定的增长。广大江铃经销商诵过与江铃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融入江铃这个大家庭,在江铃的扶持中茁壮成长。
7年来,江铃不断吸纳先进的营销理念,实现了由“坐商”到“行商”的关键性转变,建立了有序的竞争机制,保障了代理商的利益,增强了代理商的抗风险能力。从数量上,建立了以代理商为骨干,维修站为基础的服务体系,从质量上,通过5s、服务升级
(,IMC CAKES)等管理与流程的导入,大大提升了顾客的满意度,增强了江铃体系的综合竞争力。
另—方面,江铃历来重视对营销服务体系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逐步形成系统化、专业化。既使代理商获得了高规格、高水平的培训,又以此为纽带增强了对企业的凝聚力。与此同时,江铃积极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推广经销商信贷额度和购车贷款业务,既在资金上支持了经销商,又使自有资金获得较高的收益。为了提高在中国市场的服务能力,江铃建立了50家售后服务中心,特约服务站近400家,以遍布全国的网络为保证,使服务更加人性化,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牢固树立江铃售后服务的品牌效应。其中,深圳地区的深圳市江铃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深圳市顺成江铃汽车贸易郁艮公司更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
现状:如日中天
2004年,江铃汽车集团公司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主导产品全顺在全国轻客市场的占有率为10%,宝典皮卡为20%。由江铃开发的新一代高档轻卡“江铃凯运”,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追求,销量大幅攀升,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7000辆大关。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还蝉联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百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江铃坚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发出多款新车,以新产品吸引客户群,从而保持市场份额稳步上升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去年,江铃先后推出的全顺物流车、新空间和多款变型车,自主开发国产轻卡杰出的典范——江铃凯运,同时在原有产品基础进行的配置升级、改型改装又延长了现有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因此充分满足了不同顾客群的消费需求,体现了市场需求变化快、多样化的特点,也保证了快速响应销售一线的需求,2004年,江铃轻卡销量增幅高达36%。
2004年,随着江铃产销量的大幅提升,新产品开发品种的勘口,开发速度的不断9口快,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江铃紧紧围绕公司实施的“零缺陷”活动,广泛开展“质量提升率”活动,从质量控制、供应等环节确保完成公司提出的各项质量改进及控制目标。
一是从源头抓质量。江铃推广质量提升的供应商质量管理程序,实施质量过程控制的货源地验证,大力推进和完善按部件等划分的子系统质量工作。
二是广泛推广最新的质量管理手段和理念。江铃对整车在下线前推行“三分钟质量点检”制,确保售前没有一次质量事故。利用福特成功运行六西格玛的成熟经验,要求企业员工全方位参与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六西格玛使江铃从根本上实现质量管理模式由经验管理向数据管理和顾客导向管理的转变。
有关指标显示,2004年江铃产品顾客满意度提升了13个百分点,顾客抱怨(TGW)下降74%,售后千台故障率等指标也显著下降,全顺车在同行业中拥有最高的顾客满意度,并于2004年再度荣获福特全球顾客满意金奖。展望:做大做强
为了保证江铃从整车到零部件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江铃还通过科学分析、严格管理,从强化管理,改善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法人手,有序推进企业成本战略。积极实行与供应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策略,运用倒推成本法,寻求降低成本途径和工作改进的方面,实现物料的“零库存”。
另一方面,江铃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信息化建设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巨大作用正在日益显现。现在,江铃从销售、采购计划的下达到生产计划安排以及供应商售前、售后质量信息的反馈等领域,已实现了电子信息化,建立主机厂、顾客、供应商多方互动式信息沟通平台,迅速掌握产品的市场反馈信息,高效地解决顾客提出的问题。
在经过结构性调整之后,中国汽车工业新的一轮市场机遇呼之欲出:面对新的市场竞争格局和新的政策环境,江铃凭借稳定的业绩和持续的增长,打造坚实的竞争力,做大做强战略将在未来取得新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