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跌宕起伏、精彩不断的东风2004,我们的目光不能不受到东风商用车的吸引。2004年,东风商用车淡季旺销,多个品种全面走俏实现历史性的辉煌:东风商用车跻身世界十大重型汽车厂家行列,名列第二;东风牌载重卡车当选中国载重卡车市场第一品牌。2005年东风商用车能否保持2004年的辉煌?公司将采取什么新举措朝着“世界前三”的方向稳步迈进?围绕当前东风商用车的发展及外界所关注的一些问题,日前记者专访了“东风有限”副总裁、公司总经理童东城。
东风商用车发展势头强劲
问:在2004年,东风的商用车事业获得很大的成功,您能介绍一下东风商用车成功的主要表现吗?
童东城:2004年,商用车的市场形势很好,历年来的淡季也出现了旺销。从产品结构来说,我们的产品由过去单一的中型车和轻型车不断扩展,重型车的比例不断提高。就生产线来说,我们过去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到两个品种,而现在三条生产线可生产全系列的产品。我们最传统的一线,过去只能定产两个车型,节拍是40分钟一台。通过技术改造后,它可以6分钟生产一台重型车,2分钟生产一台轻型车。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率,还降低了成本。
产品结构的调整,给我们带来的直接效益是看得见的:一是重型卡车生产能力由过去的2万辆提升到现在的11万辆;二是生产节拍由40分钟一台提高到现在6分钟一台;三是生产线由过去只能生产两个品种到现在可以装全系列的160多个品种;第四,单台销售收入从6、7万,提升到现在的21万,应该说翻了三倍。这是我们直接看得见的。
问:东风商用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童东城:应该说我们的效益好,归功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国家的法规政策,规范了汽车的生产行为和用户的使用行为,这给我们这样的特大型企业带来了直接的效益;第二,应该说东风的品牌效应。三十五年来,我们中国人自己打造出了“东风”这个自主的民族品牌,它得到我们国人的认可;第三应该得益于我们产品结构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去满足用户的需求。特别是我们在应用一些新的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方说,在同吨位的车,如何提高排放、降低油耗、减少车的自重,在这些问题上,我们做的工作可能更多一点。它源于我们坚持三个“一代”,就是生产一代、准备一代、预研一代。比方说我们的重型车系列为什么卖的这么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油耗在国内是最低的,我们的自重是最轻的,在市场卖的最好的EQ1290这种车型,比国内同档次的车要轻900公斤到一吨,这就给用户带来了直接的好处。另一方面,因为国家的整个能源和运输的效率在提高,能源的节约,这个也是直接看得见的。
问:我们知道,日产的强项在乘用车。东风与日产合资后,把商用车全面纳入合资公司,起初有很多人心存疑惑,担心这会给东风商用车的发展带来负面效应。你如何评价东风商用车事业合资一年多来的发展?
童东城:公司作为“东风有限”从事商用车业务的战略事业部,传承了东风的品牌优势和东风商用车的资源优势,承担着做强做大东风商用车事业的重大历史使命。公司成立一年多来,在传承东风优秀传统的同时,导入日产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学习、融合、调整、发展,陆续实施和推进了体制与机制的再造,建立了新的组织体系、新的营销体系、新的采购体系、新的财务分析方法、新的价值观念、新的评价标准。同时,在事业计划推进中,一批对商用车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发展项目顺利展开,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等各个层面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经营管理正在向着国际化的道路坚实迈进。
合资近一年半来,公司取得了良好业绩。2003年,公司实现汽车销售168500辆,不仅中重型商用车产销总量重回国内行业首位,更为可喜的是,根据世界汽车制造商协会的统计,东风重型车销售总量在世界十个最大重型汽车制造厂家排名中,仅次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位列第二。2004年,在内外环境发生诸多变化的情况下,公司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年产销量首次突破20万辆大关,重型车年产销量也迈上了10万辆的新台阶,东风中重型商用车继续保持行业领先者地位。
东风商用车在健康、快速地发展,公司没有辜负全体东风人的期待和厚望,今天依然是东风的顶梁柱,“东风”这个有着35年历史的品牌在商用车事业上继续焕发着青春和活力。
“世界前三”不仅仅是指销量排名
问:您刚才提到东风重型车销量已排名世界第二,这是否意味着东风商用车已经实现“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目标?
童东城:我们衡量“中国第一,世界前三”这一目标的主要评价指标是营业利润率以及市场销售总量。从运作一年多的情况看,我们充分认识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挑战性和艰巨性,但是对实现目标充满了信心。从销售总量来看,单纯以中重型车为标准衡量,我们早就进入世界前三了,只是由于我们在世界商用车格局中大而不强,没有被世界认可,从未被统计在世界汽车工业的排行榜上,长期游离于国际商用车框架体系之外。从营业利润率来看,达到8%基本就可以进入世界前三,这个指标我们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两个指标,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但是,仅有这两个指标,并不意味着我们就真正具有了世界级商用车企业的实力,我们还必须在东风品牌的市场号召力、性能质量、开发能力等方面做到与“中国第一、世界前三”这一地位对称的水平,因为这是成为真正的世界级企业的发展基础,否则,我们就无法与国际一流的商用车企业如奔驰、沃尔沃、雷诺、曼、斯堪尼亚等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不可能在世界商用车企业发展格局中真正具有一席之地。
为此,公司将坚定不移地树立挑战和创新的理念,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好内外资源,开展好QCD改善,利用国际化、多品牌、多伙伴战略等举措,在市场的风浪中游泳、搏击,努力实现“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目标。
问:您如何评价东风商用车在“东风有限”的地位和作用?
童东城:东风依靠商用车起步、壮大,商用车成就了东风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支柱和骄子的地位。可以说,商用车始终是东风事业成长的重要基础,也是东风长久辉煌的关键所在。东风和日产在商用车与乘用车方面是互补的,由于东风在商用车业务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合资公司的商用车仍然以东风为主,但东风在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方面大量借鉴了日产先进的方式方法。在“东风有限”的事业格局中,商用车依然是发展的中坚。日产方面也非常支持商用车的发展在投资、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很大关注。目前,“东风有限”总销量的80%以上是由商用车来支撑的,随着乘用车事业的不断壮大,商用车在2007年事业计划中也将占到总销量的50%以上,并和乘用车一道共同成为驱动“东风有限”前进的重要力量。
东风商用车研发已瞄准世界水平
问:您同时也是“东风有限”负责产品研发工作的副总裁,请问“东风有限”的商用车研发战略是什么?
童东城:产品线优化是东风商用车做大做强的根本,是企业经营工作的“龙头”。在“东风有限”层面,我们成立了商用车研发中心,成立了商品委员会,确立了自主研发同与合资伙伴合作研发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组织精兵强将主抓产品研发工作,以全面提升东风商用车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满足用户个性化、专用化的需求,实现商用车产品的全面优化。我们在开发体制上设立二级产品开发体系,实行战略开发和适应性开发相结合,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实施快速应变开发机制,以最快速度推出市场急需的新产品。
产品线优化的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力度,将东风商用车研发中心打造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中心,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品研发能力。二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强国际合作,在高端产品方面培植核心资源,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在战略性总成资源方面,除了正在实施的雷诺Dci11发动机和D310驾驶室项目外,还有其它多个关键总成零部件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在整车产品方面,卡车上我们正在与国外先进的大公司谈判组建重卡生产企业,客车上已引入了国外11m大型客车先进技术。所有这些项目有的已进入关键实施阶段,进展较为顺利,随着这些项目的陆续投产,东风商用车在高端产品、技术质量水平以及整体竞争实力方面都将会有本质化的提升。
子公司的重点是客车和专用车
问:合资后,公司整车业务涵盖柳州、杭州、新疆、深圳等地,管理十多家子公司,子公司和本部同时都有整车业务,之间甚至存在竞争关系。请问商用车公司是如何从战略上把握本部与子公司的关系?如何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
童东城:公司在原东风载重车业务的基础上,整合了东风从事载货车、客车、专用车业务的主要厂家,业务范围整车拓展到了客车和专用车,管理范围由山内拓展到了山外。整合后的商用车公司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有统一的目标,统一的使命,统一的部署,统一的责任。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总的原则是在商用车内部要统一步调,统一指挥,在充分发挥商用车公司整体作用的同时,调动各子公司的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充分共享,形成最大合力。子公司的重点是发展客车和专用车,实施差异化战略,每个子公司的产品分工、发展方向、奋斗目标等都十分清晰,而且这些产品分工、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都是“东风有限”根据总体战略部署并结合子公司的自身特点确定的。
公司成立后,对子公司的具体管控办法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委派了一名专职副总经理主管子公司事务。强化了子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工作流程,基本理顺了上级行政管理和董事会管理的关系。在具体的管理上,公司出台了相关的管理制度,总体思路是“增盈、整合、改革、提高”,主要以帮助促进为主、管理控制为辅。这些和东风以前的管理是有区别的。公司在推进子公司进行QCD改善、集中采购、销售网络整合、产品研发与销售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各子公司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运作一年多的情况看,子公司对整个公司的贡献度有很大的提高,销量和销售收入均占到公司总量的3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