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筹备于2003年挂牌运营的长春恒力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高起点进军专用汽车的战略意图,在2005年4月7—9日举办的第5届中国工程、建筑机械设备与专用车辆展览会上,得到了较好体现。首先,恒力公司以较强阵容展示了多款产品,包括混凝土输送泵车、混凝土搅拌车、压缩式垃圾运输车等车型,厂方表示,展示的产品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次,作为长春恒力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投资主体的香港伟业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的高层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当初投资成立长春恒力公司并进军专用汽车市场的一些基本想法。
市场定位
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基础建设投入逐年加大,带动了城市、道路、能源、水利、国防等多个行业的发展,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市场对用作生产资料的商用汽车产生了强大需求。诸如工程建筑用车、道路运输车、市政环卫作业车、道路施工及维护作业车、油田专用车、电力专用车等车种获得了广泛的市场空间。以混凝土施工为例,目前我国只有省会以上城市和部分旅游城市取消了现场搅拌,根据国家规划和配套法规,将来不久也将在全国中等及以下城市取消混凝土现场搅拌作业,这将会极大地推动泵车和搅拌车的应用;在市政建设方面,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种垃圾处理车辆、市政工程车辆、道路养护车辆等都会得到稳步发展。
在这样的形势和机遇面前,伟业汽车集团的这位高层领导认为,伟业集团有能力施展才智和实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恒力的产品开发方向是根据市场需求特点确定的,建厂地点是依据信息资源、配套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因素确定的;在寻求技术合作方面,恒力公司与日本极东开发株式会社进行了全面的技术合作。
恒力公司从2003下半年开始产品试销,重点加强了东北、华北、西北、西南、中原等5大区几十个城市的销售网络布点。虽然进入市场较晚,但凭借综合竞争优势,对市场持乐观态度。
产品定位
长春恒力公司目前已开发出多个产品系列,包括GTC5260HB37混凝土输送泵车、GTC5272GJB混凝土搅拌车、GTC3250PIK2T1自卸车、G
T C 5 0 4 l X B W保温车以及GTC521 IXXY厢式货车等近20个品种,已全部列入国家《公告》。
接受采访的伟业汽车集团的这位高官表示,恒力的产品开发方向不针对国内的任何企业,而有自己明确的产品定位,即“国际同步,国内领先”,先立足国内,打造知名品牌和自主品牌,然后走出国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公司通过引进高素质人才组建了建制完整、技术门类齐全、专家主导能力极强的信息储备和产品研发队伍(现有的230名工程技术人员中,有80名高级技术人员),采取自主开发和联合开发相结合,引进、兼容部分国外先进技术,通过高度整合,形成了完善、先进的技术平台。
底盘优选国内外知名品牌,上装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技术,混凝土搅拌车、泵车系与日本极东公司联合设计制造,泵车上装全面采用日本材料和技术,搅拌车油泵、液压马达和减速器全部选用美、德、日等原装进口件;因此,开发的产品具有技术先进、结构精巧、品质优良和可靠性高等特点。
环境评价
伟业汽车集团的这位高官认为,2004年以来国家全面治理道路运输车辆“超载超限”运输,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超载超限”扰乱了正常的运输秩序,它不但造成了道路的早期破坏,而且造成了大量交通事故。作为生产企业,我们希望国家的有关治理工作能坚持下去,使运输业走向正常轨道,使产品设计工作也恢复到科学、正常的状态。
为了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GB l 589-2004的要求,恒力公司对原
来使用6×4底盘、总质量超过25 t的车辆进行了改进设计,减少了其自质量和载质量,使其总质量都在25
t以下。总质量大于25 t但小于3l t的车型,他们使用8×4底盘,并已完成了产品开发。恒力公司所有的产品都能满足国家新颁布的政策法规,排放水平也能满足一些大城市的严格要求。
发展建议
在谈到国内专业汽车行业的产品现状时,伟业汽车集团的这位高官认为,目前国内产品的品种和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产品应用范围不够广泛l生产企业集中度不高,低水平和重复开发现象普遍;生产手段普遍落后,还远不像轿车、卡车那样成熟,有的简直就不像个厂子,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产品性能和可靠性存在不足.市场还不够规范,企业对地方保护、压价竞争依赖过多。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针对行业存在的散、乱、差的现象,国家应鼓励较有实力的生产企业为龙头,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实现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形成产品结构合理、地域分布适当的大型生产企业。
(2)加快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走专业化生产道路。一手抓产品开发,一手抓配套,重视技术引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扩大对外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3)加强行业管理,采取强制性措施,对那些非法改装汽车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制止;其次,对生产技术落后、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实施重组兼并。
(4)完善产业法规,加强金融信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