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神五’,挑战南极”;“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式用油”;“先进科技,引领中国动力”……———“SINOPEC”今年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天天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和伴随着的雄壮恢宏、激动人心的画面。
“长城”润滑油,SINOPEC打造的中国名牌,通过电波光缆“响”彻神州大地。
有人说,中央电视台的这个广告,对于实实在在的SINOPEC“长城”来说,是“有不及而无过之”。
最新公布的世界润滑油15强排行显示,中国石化麾下的长城润滑油紧随壳牌、埃克森美孚、BP-嘉实多之后,成为世界第四;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共同评选的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的品牌价值位居第68位,是300位以内惟一的中国润滑油的品牌;
曾为两弹一星、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提供过高精度润滑产品的“长城”,2003年再一次让世人刮目相看:她以最优质的润滑产品成功地把“神五”送入太空;
中国“雪龙号”南极科考船在第21次征程中,长城润滑油成为“独家专用油”;而此前“雪龙号”20次南极科考,使用的都是国外品牌的润滑油。显然,此举意味着向世人宣称:SINOPEC的长城润滑油,已经具备与国外知名润滑油品牌同样的品质。
2004年,长城润滑油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式用油…… 2005年初,由《成功营销》杂志社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2004品牌竞争力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超过世界知名品牌美孚、壳牌,荣登“忠诚度”榜首;最新消息,长城润滑油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日本丰田企业全球六大供应商之一。
顶内忧 战外患 立品牌,“长城”五十年磨一剑
人们说,50年来,“长城”这枝花是在风雨中成长、在夹缝中挺立起来的。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长城”的成长环境可谓是内忧外患、腹背受敌。
1992年始,中国润滑油市场全面放开。仿佛一夜之间,壳牌、埃克森美孚、BP等“洋油”巨头蜂拥而至,有外资背景的润滑油厂一下从“零”跃至二三十家,年产能力达百万吨;与此同时,国内私营个体户“一根棍子一口锅,一年就是一万多”,短期内一下冒出3000多家润滑油企业,这个数超过国外润滑油生产企业的总和。
当时,一家称雄世界的美国能源公司,针对中国惟一“有还手之力”的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公开宣战:“宁愿三年不要利润,也要打垮‘长城’!”
短时期内,占据中国20%润滑油市场的跨国能源巨头却拿走了整个市场近80%的利润!
与此同时的国内润滑油行业,被当时的新华社《望》周刊的文章总结为四个字:“多、散、乱、差”———大大小小3000多家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各自为战,品牌和商标混乱,产品抽查合格率只达一半左右。
就在这“腹背受敌”的严峻形势中,长城润滑油发出了“做中国润滑油行业的排头兵”、“打响长城牌”的呼喊和抗争。
继1984年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之后,1996年,“长城”投资上千万元从法国引进高速制桶线和从意大利引进灌装线后,把制桶和灌装线组合在一起,组成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二合一”式的高速制桶灌装线;1998年,中国石化将燕山石化的润滑油业务整合进来,使其成为资源、生产、营销纵向一体化的企业;1999年,武汉长江润滑油公司被整合到中国石化润滑油业务资源中,使其具备了跨地区经营的能力。
就是这夹缝中抗争的“长城”,2000年再次成为中国工业企业500强;2001年,长城《名牌创新战略的决策与实施》获得第七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长城润滑油应用研究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室;2003年,连续第5年创下中国企业高档润滑油产销量新纪录。
“握紧拳头,打造品牌旗舰”是长城成功之关键。为整合资源形成优势,筑牢中国石化润滑油在中国乃至世界润滑油产业链上的核心地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按照“统一计划安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市场开拓、统一品牌形象、统一产品开发”的“五统一”原则,2002年5月29日“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润滑油分公司”正式挂牌,对所属润滑油业务实施专业化管理。并于2003年11月,集中力量推动“一坪牌”、“海牌”、“南海牌”等石化系统内润滑油品牌,统一转换为“长城”牌,以完成“五统一”最核心的任务。
润滑油公司成立品牌统一推进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技术质量、市场营销整合、包装标准、生产及采购、宣传法律等工作小组,品牌整合战役正式启动。
统一质量标准和工艺标准是中国石化润滑油品牌整合的前置关口。技术质量工作组将整合后的九大生产基地严格按照统一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并在营销、物流、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实现系统对接。在短短5个月内,技术质量组共批准下发159个品种,共计410个产品牌号的技术文件。
统一采购是统一质量的有效保证。在品牌整合之前,生产采购工作组就完成了基础油、添加剂等原材料的统一采购和调拨。
销售渠道的统一和稳定直接关系到品牌整合的成败。在整合过程中,润滑油公司在保持销售体系、经营环境、产品价格、包装风格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让所有的经销商享受同样的销售政策、广告支持、技术服务,并推进网格化渠道伙伴计划,吸引新老经销商。
科技资源是品牌整合的重要支撑。中国石化筹划组建润滑油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统一科研开发,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不断推出代表世界先进水平、满足客户需求的润滑油产品。
2004年4月15日中国石化顺利完成了润滑油品牌整合工作,实现市场的平稳过渡。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上品牌整合的一个成功案例。为中国润滑油行业和其他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为中国石化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页被载入史册。
中国石化润滑油品牌整合后,中国石化润滑油事业发展从此进入全新快速发展阶段。统一后,当年的中国石化润滑油销售量比上一年增长了两位数以上;统一后的中国石化润滑油品种,布局全国,多达20大类700多个品种,完全能全面满足各种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此后,中国石化润滑油管理体制方面的多次深度改革,都为日后提升市场竞争力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上九天 下五洋 驰山川,“长城”引领中国动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以此来比喻今天SINOPEC的长城,是很贴切的。
50年来,无论是“上九天”的人造卫星、载人飞船,还是“下五洋”的南极科考船“雪龙”号,或是汽车俱乐部各种车辆组成的旅行车队、驰骋沙场的赛车,都是“长城”助力,都有“长城”伴随;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有能力进行如此高端用油的研发和生产,而我们的SINOPEC“长城”,无一不是“谈笑凯歌还”!
长城润滑油以航天技术为先导、航天标准为要求,以“高科技、高品质、国际化”品牌为目标,建成了先进的车用润滑油研发与生产体系,形成了一套国际水准的质量监控与管理体系,推出了以“金吉星”“威龙”等产品为代表的“长城”系列高端润滑油。在与国外产品进行的各种技术指标的评比中,长城润滑油屡获殊荣,显示了国际领先的研发与生产水平。正因为如此,中国航天事业、南极科学考察船、2008北京奥运会,这样“上天”“下海”“越野”的高科技尖端应用,才义无反顾地爱上了SINOPEC“长城”!一个个都甘愿成为SINOPEC“长城”的合作伙伴!当然,还有国内外知名汽车制造商一汽大众、二汽神龙、上海大众、北汽福田、上海通用、广汽丰田等等,也都成了SINOPEC“长城”的战略合作伙伴!
1998年始,“长城”就潜心于符合中国特色高端油品的研制。经过多种车型、多种路段、数万公里的反复测试后,2002年“长城”推出了“金吉星”和“威龙”系列润滑油,其适合中国国情的优异品质得到市场上广泛认可。
2004年初国家工商部门的一次抽检中,包括某些洋知名品牌在内的许多知名品牌,都纷纷落马,而“长城”各检查项却全部合格!经国家权威检测部门专家认定,“长城”产品多项指标优于参加测试的国外某些知名品牌。
近几年来,SINOPEC“长城”已漂洋过海走向了美国、俄罗斯、伊朗、菲律宾、越南、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SINOPEC“长城”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商进行洽谈,当年46个品种的长润滑油走出国门,年出口量已达前4年出口总量的113%,年增长量达到200%。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SINOPEC“长城”,“引领”的已经不只是中国的先进动力了!
高科技 密网络 一条龙,“长城”全方位服务优
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凭借资源、技术、产品、销售、制造、渠道、服务等方面聚集的优势,通过规模化制造优势,成为中国高档润滑油的领军品牌。
有人总结“长城”的服务为“高科技、密网络、全方位、一条龙”12个字。事实确实如此。
“高科技”前面已有充分展示;“密网络”也是不必细说、显而易见:“中国石化”有多少座加油站,就有多少个销售服务网络,还不包括无数个这个网络外的各种销售点、代理商等;“全方位、一条龙”,则是指长城润滑油无微不至、周周到到的服务。
“长城润滑油客户服务中心”是在国内润滑油生产厂家中,最早建立的专业客户服务机构之一。后来它又抢先一步在国内同行业中打出号码为800-810-9886的专线免费热线服务电话,开展油品咨询和技术支持,迅速在消费者中凸显“长城”品牌的服务优势。
近年来,“长城”在上海、茂名、重庆、武汉等地,陆续增加了“客户服务中心分部”,在保持服务的一致性和专业化的同时,形成全国客户服务网。“客服中心”还与联想集团合作,以互联网先进的呼叫系统CTI软件和专门的信息管理技术,以极短的响应时间、极高的工作效率、通俗易懂的专业答疑,展现出鲜明的“长城客服”特色,成为国内最具知识权威性、技术支持力量最强的专业客户服务中心之一。
完善的“常见问题知识库”,储存着数千条常见知识题,和方便快捷的服务,使八成以上的电话咨询,拨入后立即就可得到规范标准的解答。
装备先进的客户服务中心,还担负着为长城润滑油的科研、生产、销售提供市场信息的职责,并在拓展市场特别是OEM市场、海外市场以及为汽车行业和工矿、机械等其他用油行业,提供跨行业服务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长城润滑油进入了汽车服务领域,长城润滑油有关人士表示:这是由“产品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转变迈出的一大步;未来几年内,“长城”将搭建一个以汽车养护中心为基本构架,倡导“以养代修”服务理念的销售平台。
一位国家领导人曾说过:品牌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今天,走在中国润滑油市场前列的中国石化长城牌润滑油,已经成为与美孚、壳牌并驾齐驱的“第一竞争方阵”中的一员。面对竞争更加激烈、前程无限美好的未来,长城润滑油充满信心地表示:紧紧把握住未来关键的10年,在亚太地区润滑油需求量将增长50%以上(达到1550万吨)、中国占该地区需求量40%的市场潜力和新的发展机遇面前,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更大的发展,一定会更快地奔向高科技、高品质、国际化的知名大品牌,为中国润滑油事业争光添彩,为中国经济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相信着、我们期待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