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kkk
刘汉如:以“三新” 引领“华菱”快速奔跑
安再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从唐朝大诗人李白当年吟诗豪饮之地放眼望去,自然景色优美的安徽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里,华菱汽车工业园正悄然兴起。错落有致的厂区园林设计中透出海派洋气,这里的主角,就是以“新思维、新观念、新知识”引领安徽华菱汽车集团公司以惊人的发展速度迈向世界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刘汉如。
记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前身为星马公司的华菱公司已经从一个从事小型机械维持生计的小厂一跃成为生产专业化、产权股份化、经营国际化、管理现代化的安徽省十大制造企业集团公司之一,成为总资产30亿元、年产值40亿元的国内最大专用汽车生产基地,并曾被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称为“星马现象”。在您的心目中,它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刘汉如:我认为公司快速发展的关键是长期以来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具有华菱特色的企业文化。公司一贯坚持尊重客户、服务客户,以人为本,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人为本、科技为先、创新为魂、追求卓越”的经营理念。首先是“以人为本”。企业经营的高层次是培育人才、凝聚人才、经营人才。华菱公司企业经营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把人才当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资源。公司建立“科技为先导、市场为中心、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的良性竞争激励机制,对人才多岗位锻炼,换岗轮岗。
其次是“科技为先”。华菱公司从自卸车、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车到混凝土泵车、垃圾车、重型汽车底盘,都是科技为先经营理念结出的硕果。华凌的可持续科技发展战略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努力实现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以科技之力创造品牌,以品牌之力创造市场。作为华菱科技创新第一支撑要素是知识资源、人才资源。第三是“创新为魂”。华菱创新的着力点是,思维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产品技术创新和市场经营创新。有常变、常新的华菱经营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才能托起走向世界的品牌;有引领世界的产品技术,才有能力在市场上拥有更大份额;只有永做第一,才能创造市场,独享成功价值。第四是“追求卓越”。只有拥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创造出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和一流的市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强和大。
记者:国家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曾这样评价华菱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积极跻身国际竞争。华菱人在提升企业自身品质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的影响。”作为中国汽车企业的“后起之秀”,华菱集团是如何将引进技术与开发创新相结合,并坚持自主知识产权,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
刘汉如:在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华菱人清醒地认识到品牌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由于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的需要,目前我国的重汽工业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国家信息中心有关研究显示,经济增长是影响重卡需求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增长与重卡需求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7。我国重卡起步晚、增长快、波动大。1992~1993年连续两年高速增长后,1994~1995年迅速回落,1999年后呈现暴发式增长。预计2005~2008年我国的重卡将以15%~20%的速度增长。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正通过多种方式大举进军我国重汽中高端市场,并试图以合资、并购等方式控制我国的重型装备制造领域。只要我们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汽车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华菱重卡应该紧紧围绕环保产业和建筑业的发展,适应物流业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开发高效率、高可靠性、大马力、大吨位自主品牌的重型卡车。
记者:一个成功的企业创造了品牌,也必定创造了企业特有的文化,华菱的高层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被员工们称为“华菱经典”的核心是什么?
刘汉如:文化是品牌的灵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有较高知名度、荣誉度的品牌,必定有较高的文化含量。在华菱,建设学习型的企业已经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我们有一本企业文化的专著,被员工们称为“华菱经典”。而我认为,这是对企业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坚定走自主创新道路的总结。华菱公司企业经营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把人才当作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资源。公司从1998年开始实施企业中级以上管理、技术开发人员的竞聘上岗,岗位、收入挂钩联动,对突出人才给予期股、期权奖励。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华菱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的竞争机制、奖励机制,实施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战略,努力把科技创新的源头引向生产第一线。公司多次组织员工去欧美国家考察学习,到日本三菱汽车公司进行中长期研修学习。同时与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办汽车、机械制造研究生班,请外国专家授课。在落实中培养员工的认同感,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共同增长。在华菱,激励先进者,鞭策末位者,人尽其才已成为一种时尚。人才是第一资源,盘活资产,首先要盘活人,把全员的智慧开发出来,企业就有了永续的动力。
记者:我国著名品牌理论专家艾丰说过,在我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技术可以引进,资金可以引进,人才也可以引进,惟有品牌是“引而不进”。请您谈谈华菱争创世界品牌的情况。
刘汉如:争创自己民族的世界品牌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我们的产品被评为安徽省名牌产品,并且正在积极地申报中国名牌。我们的目标是创世界品牌。我认为品牌不是检测出来的,也不是靠政府部门评出来的,品牌只能产生于市场。一个没有品牌的企业,只能是其他企业的生产基地。企业是船,品牌是帆,船大了,能不能开得快,关键是帆。品牌延伸能否成功,关键是人的精神和企业文化延伸能否成功。品牌要靠天天盯住市场努力打造,要靠客户用货币形式投票表决。
记者:华菱公司下一步的具体发展目标和战略是什么?有哪些重大举措?
刘汉如:在未来10年内,我们要抓住生产方式重大变革的有利时机,凭借公司的市场优势、机制优势和国际化合作优势,以年产1万辆重型专用汽车技改项目为突破口,力争2005年实现40亿元的销售收入,达到5亿元的利税;到2007年实现100亿元的目标;加快实施5000辆高档城市环保公交车项目;通过招商引资,启动发动机、车桥项目;到2010年,公司的年销售额将达到200亿元。围绕这一战略,华菱集团公司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的一项就是选择强势媒体全面推介“华菱重卡、三菱动力”。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公司视察时,对公司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给予了高度赞扬,用“新路、新业、新人”的题词表达了对公司员工的信任,也表达了全国用户和广大股民对公司的期待。为股东创造效益是一个上市企业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对全面实现企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战略目标、振兴中国汽车工业充满信心。
© 版权所有2000-2005,中国卡车网信息产业部
未经中国卡车网网络部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电子邮件:
editor@chinatruck.org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