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kkk
 
中国重汽与曼 斯太尔公司举办成果汇报会
-中国重汽引进斯太尔重型汽车技术项目划上圆满句号
倪桂祥 渠云雷
  6月23日上午,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称中国重汽)和曼 斯太尔公司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联合举办中国重汽引进斯太尔(STEYR)重型汽车技术项目(以下简称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成果汇报会,正式宣告双方合作的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国家发改委、国资委、工商总局以及中汽进出口公司等单位的领导听取了项目的总结汇报,见证了项目的圆满成果。中国重汽副总经理韦志海、总工程师王善坡、曼恩商用车辆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Bengt Hamsten出席了汇报会。中国重汽和曼 斯太尔公司向关心、支持该项目发展的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总局、中国汽车进出口总公司、山东省人民政府、济南市人民政府等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是国家为发展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解决当时汽车工业“缺重”的矛盾,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国家“八·五”重点项目,由中国重汽于1983年从当时的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全套引进斯太尔91系列重型汽车整车制造技术,总投资11.58亿元。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在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已成为我国重型汽车市场的主力车型,并使我国的重型汽车制造技术向世界先进水平大大迈进了一步,为我国重型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业已成为中奥合作的成功范例。

  在中国重汽和曼 斯太尔的合作过程中,双方克服了重组和体制变化等一系列困难,围绕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进行了长期的富有成效的合作。曼公司收购斯太尔公司后,承接了斯太尔公司与中国重汽的技术引进合作项目,而面临重组的中国重汽生产经营极度困难,资金极度枯竭,能否继续全面履行合作项目协议、支付技术引进费用成为项目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对中国重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重组后的中国重汽从维护国家形象的高度责任感出发,与曼·斯太尔公司就履行原合同达成了新的协议。中国重汽克服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信守承诺,至2005年6月先后全部偿付了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下的奥地利政府贷款8.8亿元和技术引进费用2.7亿元,连同汇率差价,新的中国重汽共支付人民币总额达17.7亿元,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曼 斯太尔公司对此表示高度赞赏并感谢中国重汽为此做出的努力。为推动在更高层次上的进一步合作,几年来,曼 斯太尔公司又与中国重汽签署了斯太尔(STEYR)商标、技术、贸易等一系列合作项目,为双方进行新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过中国重汽的不懈努力,尤其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斯太尔卡车已成为我国重型汽车的主力车型,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的成功建设,基本解决了我国汽车工业“缺重”的矛盾,同时也使我国重型汽车制造业向世界先进水平跨进了一大步。从1989年第一批国产斯太尔开始,中国重汽已累计生产斯太尔汽车15万辆,目前斯太尔汽车的社会保有量约有 12万辆,而且每年仍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正是因为中国重汽产品市场的快速扩展,使斯太尔品牌成为中国重卡市场的知名品牌之一,为中国交通及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引进的各主要总成已成为重型卡车的重要配套总成,不仅全面提升了重型汽车的整体技术,而且还包含了车身、车架、发动机、车桥等总成技术。斯太尔发动机已累计生产了51万台,年产量已达15万台。

  通过斯太尔技术引进项目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形成了自主开发能力。通过消化吸收斯太尔技术和国外培训,提高了开发人员的技术素质,培养了一批各专业方向上的拔尖人才。

  二十多年富有成效的合作,双方积累了经验,实现了发展。今后双方将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精神,进行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重型汽车产品,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使斯太尔这一知名卡车品牌赢得更好的市场声誉。


 
 
 
 

© 版权所有2000-2005,中国卡车网信息产业部
未经中国卡车网网络部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电子邮件:editor@chinatruck.org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