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kkk
 
物流网络化与网络化时代的物流
许胜余
  物流系统化和网络化的背景

  现在,顾客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之社会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

  当代物流面临社会经济、产业、技术等方面环境变化,多品种、少批量化已成为经济社会物流的典型特征。环境变化对物流产生的影响,大致可列举以下5点。

  1、僵硬将被弹性取代

  与物流量的增长相比,更为突出的是“商品零星化、高频率的配送作业、服务竞争的激烈化(例如,要求迅速、准确、廉价、提供信息服务等)”。

  2、物流与商流处理一体化

  以往的物流处于生产与销售之后的从属地位,而现在已变成与商流同时处理,甚至事前处理的商流、物流一体化。通过接收订单、向供应商订货、库存保管、配送的一系列“看板”方式,实现今日订货、明日交货的“理想物流”。快速反应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特征,空间将被时间取代。

  3、物流产业化

  由于人们已认识到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物流产业化已成为物流发展的必然。物流也像商品一样得到开发,出现了物流的多样化、多方位化、多业态化,如快件运输公司、物流增值网等。

  4、第三方物流(综合物流业)的登场

  在社会经济从规模经济向复合化发展的时代,物流企业的功能复合化、综合化是必然的。承担储存保管、流通加工、运输配送、代理等一揽子作业的物流企业和物流网络已经崭露头角。

  5、供方市场向需方市场的竞争变化

  在市场经济中,物流也由供方市场向需方市场转变,竞争非常激烈。集团间的竞争已成为服务网络的竞争;同时,由于其他行业渗透(如无店铺销售等),使不同行业间的竞争也激烈起来。更令人振奋的是,物流网络与Internet相结合的网络化物流,已逐渐显露出其网络产业的效应。

  总之,迈向21世纪的物流,已不仅是体现企业战略的“商务物流”,而是面向整个社会的“供应链物流”,进而在全球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形成多元化网络所必须的“全球物流”。

  物流系统化、网络化的新趋向

  1、流通业的连锁经营对物流配送提出了网络化的要求。

  连锁经营作为一场流通业的革命已席卷全球。连锁超市以连锁制为轴心,以广泛的门店网络为市场依托,以中央采购制及配送中心来开发销售利润和物流利润,以直接的市场信息向加工制造业渗透,发展自己的定牌商品来获取生产利润,是商流、物流、信息流“三流”高度集成的流通业态。

  为了满足消费者购买的变化,要求物流运营必须通过多品种、小批量、多频率的配送大大降低库存。采用POS(销售时点信息管理系统)、EOS(电子订货系统)和配送网络体系来支撑及时制物流(JIT)的需求。

  例如,上海华联超市公司拥有商场(门店)500多家。由于每个连锁店每次要货品种多、批量小、几千种商品需拆零,配送中心的多功能化和配送的网络化显得格外重要。商场可通过电话拨号上网,向配送中心点菜,实现订货电子化。上海华联超市根据“区域成片开发”的战略,实施了“建立区域配送中心,构筑以上海为龙头、采用扇形辐射面、步步为营向前推进的配送网络体系”的策略和措施。例如,在南京建立了中转型的配送中心;杭州地区因距离上海的路程不足250公里,采用“虚拟配送中心”。批发业为了满足零售业“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迅速、准确”的配送要求,大型化、集约化、信息化的配送中心和配送体系的再构筑已成为迫切需要,这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日本菱食公司的“配送体系再构筑”就是一个十分成功的例子。90年代,连锁商业在日本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食品批发商——菱食公司抓住了这个机遇,按照“供应链物流”的思想,建立了可供“一揽子采购”,并提供一系列物流服务的食品供配货网络体系。公司的年销售额也由此突破了330亿日元。

  有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公司原先向23家食品批发商进货,采用菱食公司的“一揽子物流”后,一下子减少到5家,加工食品销售额的75%由菱食公司一家承担,成本大幅度下降。由于采用计算机订货,实现无纸化作业,取消了验货环节,缺货率也明显下降。由于多频率、小批量的物流需要较高的物流成本,为了向消费者提供价廉的商品,必须重新构筑新的流通框架,降低从生产直至消费者手中的整个流通的综合成本。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目标,生产厂、批发商、零售商应齐心协力,用“供应链”的思想,构筑新的流通体系。

  菱食公司的战略是建立由区域性配送中心RDC和前端性配送中心FDC结合而成的物流网络体系。FDC是承担整箱商品的配货、配送任务的物流中心。RDC是具备拆零、分包装等流通加工功能的区域性集约化配送中心。

  客户发来的订单,由计算机按照是否满整一箱进行分档。以箱为单位的配货作业由FDC进行,不满整箱的,由RDC处理,经拆零拣选、拼箱后,按不同的客户进行理货,用大型卡车送至各FDC,在那里与FDC配好货的整箱商品一起配送到各门店。目前,该公司在日本境内已形成了拥有9个RDC和55个FDC的物流网络。

  2、制造业越来越重视构筑供应链。

  制造业把物流看作企业综合系统的一环,与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同步,构筑适应消费者要求的销售物流。具体讲,将制造业与流通业的订货网络联网,并利用第三
方物流,配置多功能、高效化的物流网络据点,与零售业直接连接,形成从接受订货到将货送到客户手中的物流作业高效化流程。

  3、物流业界系统化的最显著趋向是物流网络化。

  当前,物流业面临的问题是:物流时间的延长、物流过程的复杂、物流成本的增加、库存管理和风险的不确定性。要缓解这些矛盾,惟一的途径是实现物流网络化。

  日本国内货物运送以汽车运输为主,日本政府在全国主要地区建立了24个公路货物集散中心,并与高速公路形成干线物流网络。他们在东京四周近郊建设了和平岛、板桥、足立、葛西四个规模巨大的货物集散中心,平均每天进出卡车2万辆。其中,日本东京的和平岛公路货物集散中心由40多家运输企业租用,有中转点1516个,遍及全日本中小城镇,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运输、配送网络。长途运输卡车可采用在高速公路上夜间运输、夕发晨至、来回双程运输等方式,并与市内短途运输卡车、铁路、港口和空运相结合,织成一个高效率的配送网络。

  再如,美国干货储藏公司在芝加哥、达拉斯、亚特兰大等三地分别建一个大型配送中心,形成了连接三地的区域性配送网络,并在客户附近再选点建立卫星型配送据点,相互间只有一天的路程。由大卡车将货物送到配送据点,再用小卡车从配送据点向客户送货,既合理又方便。整个配送系统不但将货物往外输送,同时也集中货物,形成“集散功能”。

  网上购物与网络化物流构筑

  1、电子商务将推动流通革命

  (1)网上销售使产业间、行业间的分工模糊化,传统的业务模式和流通程序发生变化,行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由于打破了时空界限,传统的商圈被打破,客户一下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市场,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   

  (2)电子商务推进流通技术的革命,实现产销一体化整合,供应链技术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以电子商务技术为基础,将商品需求、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它不仅可以在库存数量、存货地点、订货计划、配送运输几个方面实现最佳选择,优化企业经营者的利益;而且能够在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以恰当的价格和便捷的方式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

  (3)电子商务中的网上零售,要求将商品直接送到消费者家中,使传统的物流配送开始向消费末端延伸。网上的直接销售和服务要有专门的技术,各类送货系统、快递公司、运输公司、支付公司、信息服务机构等新型物流和中介机构将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在这方面,美国联邦快递的经验是:建立一体化递送网络,进行信息化改造,突破配送瓶颈。   

  联邦快递1984年收购货运公司Gelco,开始构思发展国际网络。1989年,联邦快递收购了飞虎航空公司,拥有了21个国家的飞行权,并在此基础上又获得了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开展文件、包裹、货件的运送服务权,开始构筑亚洲最大的快递网络。到1995年,该公司的亚洲网络开始成形,目前连接区域内18个城市。这些城市的货物可以在第二天送达另一城市。据介绍,中国市场是联邦快递公司整个亚太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一个。

  为了提高亚洲网络运转效率,满足区内货件翌日送达的要求,联邦快递于1995年在菲律宾的苏比克湾成立了亚太运转中心。现在,每天深夜公司有多架大型货运班机将从亚洲各地收集的货件运往苏比克联邦快递专用机场,经过几个小时的分拣处理,在天亮之前送至各自目的地。除了转运之外,苏比克湾转运中心还提供特快配送中心服务。许多IT公司将货物直接存放在联邦快递的配送中心内,如有订单则用快递直接从配送中心发货。这不仅加快了货物递送速度,而且为客户减少了大量的存货和仓储成本。在这一过程中,联邦快递已经成为许多高科技企业物流管理的一部分。

  为了满足新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的需求,联邦快递的信息化改造是和公司的网络建设同步进行的。这种改造最直观的成果是,他们早在1997年9月就开通了网上货件付运系统,60多个国家的客户只要进入其网址,即可自行打印空运提单,交运货物。在货件交运之后,客户还可以在联邦快递的网页上追踪货件的运送过程。

  2、网上购物公司的网络化物流

  德国翱拓公司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无店铺销售集团之一。客户可以通过电话、邮件、传真、Internet等向邮购公司的客户中心订货。1996年开发了Internet网上购物系统,通过Internet可以在全球各地查看该公司的商品目录。所有订货信息通过电脑直接传输到配送中心,配送中心通过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分拣商品,最后打成邮包,由自己的投递网络送到客户手上。

  网络化的销售带来了物流概念的现代化,翱拓公司以物流区域化、专业化和最小配送里程化构筑了完整的物流体系。

  (1)区域化:翱拓公司发展至今,已在世界19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30家子公司和分公司。其境外销售比例已占到46%。东西德国合并之前,该公司已在原西德地区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商品配送网络;两德统一后,又在原东德地区投资7亿马克建成了当今世界最大、最先进的配送中心,形成全德国境内先进的商品配送网络。   

  (2)专业化:翱拓公司的配送中心形式多样。按商品的体积、重量和配货单位区分,有采用电子标签拣选装置的拆零商品配送中心,有采用自动分拣系统的整箱货件配送中心,有采用悬挂分拣和搬运设备的服装集配中心和以家俱、大型家电商品为处理对象的大件和超重商品配送中心。这些配送中心均采用电子订货系统(EOS)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现代化信息处理系统。

  (3)最小配送里程化:翱拓公司在德国境内以7大配送中心为基础,组成为网上购物服务的配送物流体系。而配送、投递工作由其1972年收购的赫尔姆运输投递公司承担。该公司拥有2500多辆运输车辆,年运输货物量达到7500万件,每天处理量达25万件。赫尔姆公司将配送中心配好的商品按计划路线由专业集装箱卡车分送到分布在全德境内的各个中转仓库,然后再由投递部门送到客户手中。

  3、网络化时代的物流营运体系

  在无时空限制的网上交易条件下,市场无限扩大,任何一家物流企业都难以实现全市场、全方位的配送服务,必须实行物流业的整合。所谓物流业的整合,包括物流的“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

  纵向整合是把物流的各种功能,如储存、搬运、流通加工、配送、运输等整合成完整的物流系统,它是物流横向整合的基础。而“信息瓶颈”是第三方物流发展中的主要屏障。物流企业必须采用联盟的方法,通过建立物流网站体系,充分发挥各业者的有效资源作用,化个别企业的服务行为,为联盟整体的服务行为。这就是物流的横向整合。也就是说,通过计算机系统联网,以及在Internet上实现的网上业务委托、网上跟踪、网上车队、网上仓库、网上物流中心等功能,真正构筑长途运输与短途配送相结合、专业配送与社会配送相结合,大批量、远距离运输与多品种、小批量、高频率配送相结合,各种功能的物流据点与输送网络相结合的综合物流网络体系。这种横向整合被称之为“策略联盟”,它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需要合同、协议等各种法律措施的保证。采用Internet作为实现联盟的手段,把物流网络与Internet结合起来,引进EDI和GPS等相关先进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物流技术含量,也加快了实现物流现代化的步伐。

  在欧美,物流企业利用Internet扩大经营范围,提高经济效益的成功案例很多。例如,美国的FE公司开发了一套NetReturn返回式信息管理系统,依靠Internet获取客户及产品的信息。FE公司利用Internet的强大功能进行企业经营计划制定、信息收集整理、客户状态跟踪等工作。又如IMCs公司,开发了可以在线订货的REZ-1系统,把订货系统放到公司的主页上,解决了过去常为物流设施闲置而苦恼的问题;通过与某些铁路系统的信息互联,实行20小时货物运输;只要与铁路系统存在合同关系的客户,都可在REZ-1系统获得独一无二的用户名和密码;并向客户提供各种物资、仓库和货运车辆的分布情况。

  同时,通过物流网站将各物流企业、配送中心、仓库及车队连接起来,将整个供应链的客户和供应商综合到物流网络中来,向客户提供一种低成本、连贯性的、自始至终的服务,从而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就是我们网络经济时代所需要的物流营运体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网络化物流”。


 
 

 
 
 
 

© 版权所有2000-2005,中国卡车网信息产业部
未经中国卡车网网络部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电子邮件:editor@chinatruck.org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