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kkk
 
中国对美出口轮胎增长迅速
陈维芳 邓海燕
  从美国商务部和美国橡胶工业协会(RMA)公布的最新数据看,中国作为全球轮胎工业商贸伙伴的影响力显著提高。中国轮胎成为美国用户的宠儿,近阶段达到顶峰,几家大厂的轮胎在美国供不应求。

  2004年,中国对美国出口轮胎以38%的速度增长,一举突破日本多年来雄踞榜首的局面,并成为向美国出口载重胎的新霸主。在过去5年间,美国进口轮胎已经翻番,而且还将以两位数的增速继续增长。

  2004年,由美国轮胎制造商和批发商进口的轮胎共8920万条,价值36.8亿美元。而美国轮胎制造商出口到北美自由贸易国家以外的轮胎约1000万条,价值4.835亿美元,约占美国轮胎总产量的4.5%。美国轮胎贸易逆差已经超过30亿美元。随着进口轮胎数量飚升,美国轮胎企业的劳动用工人数已经连续6年呈直线下降趋势。RMA提供的数据表明,该行业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从业人员最高达12万人,1997年从业人员为8.71万人,而至2004年3月,从业人员减少到6.87万人。

  在载重胎方面,美国进口量约占其原配胎及替换胎出货量的42.7%。据统计,中国产载重胎约占美国替换胎市场的14.8%,比上年增加3.5%;日本产载重胎占该市场份额的12.4%。在出口美国的主要国家中,日本、韩国、印度出口交货量下降,而巴西和墨西哥则呈两位数增长。此外,从哥斯达黎加进口的轮胎,其交货量提升10个百分点,中美州国家由此首次进入前10个原产地国行列。由于德国大陆公司从其在马来西亚新建的子公司——大陆银石轮胎公司外购10万条载重胎出口到美国,马来西亚也跻身于原产地国前列。

  在乘用胎方面,进口总量占美国乘用胎市场份额的37%,而2003年这一比例为33.1%。从有关数据分析,估计2004年从海外进口乘用胎约占零售市场的23%,2003年这一比例为20%,而2002年仅为17%。乘用胎进口量比2003年增长13.7%,达到9330万条,而美国乘用胎产量下降2%,为1.846亿条。

  在轻卡胎方面,2004年进口和替换胎量分别较上年增长5.4%和5.5%。其中,轻卡胎进口量为2070万条,约占轻卡胎市场份额的47.3%。在过去4年中,轻卡胎进口量已翻番,而美国国内轻卡胎产量仅增长1.6%。

  以原产地中国为首的大量境外轮胎涌入美国,美国业界认为,主要原因是美国劳动力成本较高,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提高了产品竞争力。中国现向美国出口的轮胎基本为中低档轮胎,由于性价比较高深受顾客欢迎。销售方式主要为代理制。由于销路好,赚钱快,中国轮胎成为代理商争相追逐的对象。多位美国轮胎销售商曾力图通过记者争取中国轮胎厂的代理权。美国俄亥俄州的国际轮胎公司还计划将其在印度的斜交胎生产线转移到中国,首要条件是轮胎企业至少保证其年1000万美元的交货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中国大多数轮胎企业目前对美国市场还不太了解,过于依赖代理商,缺乏主动出击心态,处于“等米下锅”的局面。中国在美国销售的轮胎大部分是贴牌生产,比较知名的中国轮胎品牌很少。从长远看,这不利于中国轮胎行业向国际化发展。同时,中国轮胎在出口方面缺乏沟通,相互打价格战,既影响了中国轮胎的出口效益,也影响了中国轮胎在国际市场的形象。这种状况需要中国轮胎行业进一步沟通和协调。



 
 
 
 

© 版权所有2000-2005,中国卡车网信息产业部
未经中国卡车网网络部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电子邮件:editor@chinatruck.org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