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克集团CEO施伦普的离职,让人对戴-克中国战略将何去何从产生了新的兴趣。
一场远在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总部的人事地震,成为全球财经媒体和汽车媒体关注的焦点。
全球第五大汽车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在7月28日宣布,公司CEO于尔根·施伦普将于今年末离职,接替他的将是克莱斯勒公司现任CEO迪特尔·泽金,后者将于2006年1月1日正式上任。
从16岁的学徒工到公司CEO,施伦普在戴-克服务了44年,拥有博士、教授双头衔的他,如今却不得不在深深的失意中交出权柄。
施伦普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推进戴-克的亚洲战略,尤其是中国战略。如今,戴-克牵手现代、三菱的亚洲战略被评论为彻底失败,北京奔驰轿车项目虽仍在按部就班推进中,但与北汽福田合资生产奔驰卡车的计划却面临搁浅。
施伦普的离去,让人对戴-克中国战略将何去何从产生了新的兴趣。
戴-克中国是否受影响
获悉施伦普辞职消息后,本报立即致函戴-克中国公司,希望就戴-克中国战略是否会受影响、下一步如何推进进行采访。
戴-克中国公关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施伦普的辞职对戴-克中国战略、国产奔驰项目会不会产生影响,目前不便评论。目前,北京奔驰的国产工作仍在稳步推进中,目标仍然是今年年底投产。
对于媒体极为关注的奔驰卡车合资事宜,戴-克中国表示,这个工作目前仍在进行中,目前尚无可以对媒体公布的统一说法。对于媒体报道的奔驰卡车与北汽福田谈判破裂、奔驰卡车正与福建汽车集团商谈收购亚星奔驰的说法,该人士表示,他们也是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的,在公司内部从未通报过有关情况。“奔驰卡车的合资事宜,我们仍然是按照当初和北汽控股签订的协议来进行的,我们并没有改变主意。”
不过,戴-克中国同时坦承,目前中国的进口高端重卡市场仍然比较小,而且短期内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也不大。
实际上,与竞争对手相比,戴-克在中国的战略步伐已经明显落后。国产奔驰的推出日期从当初的今年年中推迟到了年底,除了工厂建设需要时日之外,我国4月1日《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也对国产奔驰的尽早出车形成限制。对于奔驰来说,由于落后于主要对手进入中国,不但丧失了市场先机,而且现在不得不付出更高的入门成本。
但是,与北汽福田合资生产中重卡的项目,但从目前情况看,两家并没有谈妥。
戴-克在中国有两个商用车伙伴——福建汽车与亚星奔驰,作为超过汽车产业政策规定的“第三个合作方”,亚星奔驰不被兼并,福田将不能与戴-克合法合资。不过,本报记者目前获得的消息是:福田收购亚星奔驰谈判基本破裂。
有消息称,福田汽车总经理王金玉曾一度答应了扬州市政府的“苛刻”收购条件——收购亚星奔驰亏损的关联企业,把生产线留在扬州而非搬到北京等,但北汽控股董事长安庆衡得知后,以没有多余的闲钱来做这样的“善事”为由,断然否决了福田的收购方案。
福建汽车集团董事长凌玉章已于5月份北上扬州谈判收购亚星奔驰,据消息称,凌玉章认为,假如各方面条件合适,福建汽车可能会参与亚星奔驰的收购重组。他同时表示,由于亚奔的股权归属过于复杂,收购将是一件很复杂的事。
如此看来,奔驰轿车的国产项目和奔驰卡车的合资事宜,戴-克目前进展得都并不顺利。此次戴-克CEO的辞职,即使不会对国产奔驰轿车项目造成影响,但对奔驰卡车的合资谈判是否造成影响,并不像戴-克中国所说的那么简单。
戴-克中国战略一波三折
戴-克进入中国可谓是最早的。早在1983年,AMC投资1600万美元在北京吉普生产切诺基,是中国最早的合资汽车企业;1992年,AMC公司被克莱斯勒兼并,克莱斯勒自然而然成了北京吉普的合作方;1998年,施伦普一手推动了戴姆勒-奔驰收购克莱斯勒的惊天并购。
屈指细算,20年来戴-克在在中国几乎没有搞成什么成功的项目。
最初的一个项目是MPV,一辆车也没出。原因是当初项目是给广东的海南,后来海南单独成了一个省,等于一个项目给了两个省干,奔驰无法协调,所以计划流产了。
第二个就是亚星奔驰项目,原来奔驰想拿它的品牌作价1亿美元来参加合资,亚星不愿接受,认为奔驰品牌在中国不值那么多钱。亚星奔驰一年卖6000辆左右奔驰客车,奔驰的大客车产品虽好,但是太贵,卖不出多少,所以这个项目也不成功。
第三个是北方奔驰项目,北方奔驰生产能力一年是6000辆,但是实际销售就几百辆,也是因为奔驰的产品价格太贵。
第四个是北京吉普公司,自1992年AMC被克莱斯勒兼并后,克莱斯勒对中国几乎没有战略规划。克莱斯勒旗下的三个品牌克莱斯勒、吉普和道奇在美国不乏市场,而且很赚钱,但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不多。由于仅以一款“吉普”在中国车市“闯荡”了20年,后续车型乏力,北京吉普20年来的表现乏善可陈。戴-克从克莱斯勒手里接这个项目时,企业已是奄奄一息,现在才有所复苏。但由于今年油价持续上涨,SUV遭受销量大幅滑坡,北京吉普的日子又重新变得不好过。
另外,戴-克在亚洲失去了三菱、现代这两个“车轮”,也使其中国市场表现遭遇重创。
去年,三菱遭遇召回丑闻危机,在需要财务援助的生死关头戴-克拒绝伸出援手,使得双方的关系十分紧张。据悉,由于戴-克的“绝情”,三菱在中国的合作砝码转向了北京吉普的老对手湖南长丰。另外,去年5月戴-克宣布中止与现代在商用车领域的合作计划。这样,戴-克在亚洲市场不仅是失去两个合作伙伴问题,同时也是增加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分析认为,由于目前戴-克产品单一,使得其在短期内难以在中国抢占应有的市场份额,戴-克战车要在中国汽车市场形成冲击力,估计要多付出许多努力。
“后施伦普时代”何去何从
一年前,施伦普信誓旦旦地表示,将留任到2008年,当时美国媒体分析认为,虽然施伦普留下继续管理戴-克,但要继续坐稳自己的位置,他必须经营好在中国的业务。
2004年5月9日,留任的施伦普就北京奔驰轿车项目获得中国政府批准一事公开发言,“在中国进行奔驰轿车生产,是我们亚洲战略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此,国外媒体普遍认为,加速实施中国战略是施伦普转移自己亚洲战略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甚至有德国媒体报道认为,这将是施伦普惟一的机会。
在度过今年后几个月的“权力交接期”后,明年新CEO泽金将正式上任,施伦普所规划的戴-克中国战略是否会有所变化值得玩味。
其实,早在去年4月份施伦普提出辞职并最终被挽留时,就有媒体指出,由于戴-克近年来关于中国战略的一系列决策,都是在施伦普任内具体领导实施的,他的去留无疑将左右戴-克中国战略的实施。
目前,戴-克在中国市场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继续推进国产奔驰项目;二是推进商用车合资事宜。
在北京奔驰轿车项目上,由于目前合资公司已经成立,厂房正在积极建设,年底出车成为具体目标,因此在这些方面并不需要戴-克过于费心。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由于国产宝马销售渠道的纷争在前,所以北汽对于奔驰的销售渠道较为敏感,迄今为止中德双方对渠道控制权的博弈仍在进行,奔驰方面希望独立掌控销售网络。北京奔驰的中方管理人员感到工作并不能得心应手,奔驰对中方的不信任与宝马对华晨的不信任十分相似。
这种不信任以及争夺话语权的做法,对于戴-克来说其实是十分危险的。宝马国产第一年在中国表现欠佳,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未发挥中方更熟悉市场的优势,并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品牌含金量。今年上半年,国产宝马销量有所提高,与其采取了一系列本土化的营销手段也是分不开的。
在奔驰商用车合资事宜上,戴-克需要花费的精力更大。按照施伦普的既定计划,在中国进行商用车生产才是其亚洲战略的重头戏。如今,戴-克与北汽福田谈判破裂,福建汽车集团收购亚星奔驰仍没有结果,加上戴-克认为中国高端卡车市场容量较小,短期内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没有了施伦普的推动,新领导层目前的态度又不明朗,奔驰商用车合资项目什么时间能有下文,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