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 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kkk
 
两巨头加速收购社会加油站
 
  广州520家加油站中,七成属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垄断企业

  中国石油今年出口增幅大,进口大幅下降,究其原因,一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幅度跟不上国际原油价格的涨幅,大幅出口石油有利可图;二是石油垄断巨头错误估计了油价波动方向,试图等待油价回落再购入,这是买卖的决策性失误。现在国际油价越蹿越高,整个社会正在为这一失误埋单。
  
  从华南开始蔓延的“油荒”,反映出中国石油供应体系的脆弱。对这一现象的讨论引发出不同观点,分歧主要表现在:到底谁该对此次油荒负责,是石油垄断巨头,还是现行的石油供应体制?

  垄断企业加剧缺油恐慌

  其实,这一问题本身就有值得商榷之处。正是现行的垄断性的石油生产、供应、进出口体制造就了中国石油行业的巨无霸垄断企业,当我们批判石油寡头的种种行为时,最终目标所指,当然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体制性缺陷。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认为,垄断企业不该对石油行业脆弱的供应体制负责。正相反,正是这些企业挟垄断之利,行操纵之实,加剧了社会的缺油恐慌。
  
  在中国石油需求旺盛的情况下,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周一公布的数据,中国今年前6个月总共出口了759万吨成品油,同比大幅增长48.6%,而同期成品油进口却从去年上半年的增长34.1%,转变为下降21.1%,至1570万吨;6月份的同比降幅更达到了22.6%。究其原因,一是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的幅度跟不上国际原油价格的涨幅,大幅出口石油有利可图;二是石油垄断巨头错误估计了油价波动方向,试图等待油价回落再购入,这是买卖的决策性失误。现在国际油价越蹿越高,整个社会正在为这一失误埋单。

  局部性油荒总会有人获利

  我国出现局部地区油荒并非始于今日,但每次局部性油荒过后,总会有人因此获利。油荒袭来,两大垄断企业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向社会加油站批油,在这种格局之下,社会加油站成为两大集团的加盟店是最佳出路。而两大垄断企业(中石油中石化)收购社会油站的步伐近年来也一直在加速:在广州,全市520家加油站中,属于两大集团的占70%。
  
  两大巨头对政府的倒逼政策也颇为成功,今年6月,商务部公布《成品油批发企业经营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成品油批发的准入门槛明显提高,两大石油巨头的垄断地位得到巩固。

  应形成开放的市场定价体系

  政策一旦制定,并实行了一段时间之后,要想改变非常困难。不仅因为习惯性的路径依赖,还因为既得利益者总是想维持现状不变,而无视该政策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找到为负面影响开脱的理由,总是轻而易举。
  
  就世界范围而言,总体来说,国企得到某些垄断经营权、优惠融资权等,大多是因为承担政策义务得到的相应补偿。在财务管理方面,国有垄断企业的自主权极小,国家通过对企业投资、税制和利润分配、企业亏损补贴以及价格制定方面的详细目标设置,迫使垄断国企不得不承担政策任务。法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均是如此。垄断国企既不承担政策义务,又想获得垄断利润,违背了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底线。
  
  如果价格管制导致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因而产生此次油荒,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政府放开油价,让市场来逐步达到需求的均衡。但是,放开市场并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以中国石油行业而论,如果要放开油价,那么,首先应该形成开放的市场定价体系,从上游的石油开采,直至石油的进出口,都应实行公平的市场竞争,这样,价格传导机制才不会被扭曲。
  
  如此一来,垄断也就不复存在。在这过程中阻拦最力的,恐怕是从垄断中获利最大的群体。

  石油公司人为制造供应紧张?

  广东省、广州市有关政府部门15日宣布:油荒三天内缓解。但是,由于一个多月来政府和石油公司已经多次宣布“紧急增调油品供应广东市场,油荒在未来几天可望缓解”,但油荒现象却有增无减,市民的信任度开始下降,对政府和石油公司有关油荒原因的解释产生怀疑。如对其“台风(专题,图库)造成油品运输困难”的说法,广东人斥为“荒唐”,因为台风是沿海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年都会刮一二十次,从来没有对重大物资供应产生过影响,更不用说造成持续一个多月的脱销。又如“港澳地区车辆到广东加油形成资源外流”的说法,稍有常识的市民都知道,持大陆牌照的港澳车辆十分有限,对整个广东地区油品供应构不成大的威胁。地方媒体纷纷把矛头直接指向石油公司,公开批评:“这种紧张状况是因为国内油品寡头们要求再次升高油价没获得批准,人为地制造供应紧张,以要挟国家有关部门。”上海《东方早报》发表文章认为:华南油荒是“有组织、有计划”造成的。石油寡头们以用户为“人质”,博弈对象为油价制定者——国家发改委。




 
 
 
 

© 版权所有2000-2005,中国卡车网信息产业部
未经中国卡车网网络部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电子邮件:editor@chinatruck.org

Copyright Reserved & Friendly Supported By Sino-IT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