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江淮的自主创新,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左延安有着清醒的认识:江淮还处在发展阶段,进行基础创新、原始创新还比较难,我们的重点是集成创新,就是在把国内外的技术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集成创新江淮快速发展的基础 1999年成立的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在生产能力低下、车型老旧的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短短数年间,江淮跃升到汽车行业前10名队列,企业主导产品也从单一的货车发展到包括客车专用底盘、0.5~50吨系列载货汽车、7~12座瑞风商务车以及汽车变速器、发动机等零部件产品,年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达20多万辆。
江淮瑞风是江淮集成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该车型是植根于韩国现代集团MPV技术平台上的产品。江淮通过消化国外技术拓宽产品线,先后推出了商务高端车瑞风Ⅱ;为旅游客运市场量身定做的瑞风彩色之旅;为更好体验驾乘乐趣的四轮驱动越野型MPV;为适应市场节油需求而开发的首款柴油MPV等车型,产品线的拓宽,使瑞风成为“品种最全的MPV”。通过几年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目前,江淮已开发出瑞风Ⅰ、瑞风Ⅱ、正在做生产准备的瑞风Ⅲ和正在研发的瑞风Ⅳ。江淮瑞风上市不到三年,销量连年翻番,成为惟一一个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的MPV品牌,从技术、营销、产品、服务等方面全面领跑中国MPV市场。
以我为主 兼收并蓄 左延安说:我们的技术创新有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整合全球资源造世界车和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自成一体,实现超越。”他进一步解释说,以我为主,就是要坚持自主发展,珍视自己的知识积累;兼收并蓄,就是要积极争取有利于我们发展的战略联盟和合作,敢于并善于运用全球资源尤其是知识资源;自成一体,就是要把最现代的技术、管理、文化成果与我们的自身优势相结合,形成有鲜明JAC特色的发展模式;实现超越,就是要敢于超越自我、超越强手,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把JAC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江淮汽车公司在与国内外研发机构的合作中,始终坚持全过程的自主权。这样,江淮在保证研发成果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同时又获得了产品研发过程的管理技术。
近年来,江淮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经过再创新,分别研发出了7米、8米、9米系列客车专用底盘;重、中、轻、微全系列卡车;7~12座MPV和性能先进的发动机。这些产品填补了我国汽车产品的空白,如6~9米客车专用底盘,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底盘设计专有技术。
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 在合作中培养自己的人才,是江淮汽车公司取得成功的又一条经验。 近年来,江淮采用共建合作实体,加速合作步伐和加大合作力度的方式推进产、学、研合作。2002年以来,江淮与上海同济同捷公司共同组建的“JAC———同济同捷汽车联合研发中心”、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同组建的“江淮汽车·合肥工大汽车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实施合作项目40余项,合作项目金额达6000万元。
江淮对技术中心的组织结构也进行了变革。在合肥设立乘用车、商用车、动力总成、工艺工程4个专业研究院;客车、车桥等研究所;IT支持、产品管理、综合管理3个辅助支持部门;通过产、学、研合作,设立了同济同捷JAC研发中心、JAC合工大汽车技术研究院;在都灵设立了JAC意大利研发中心,正在筹建JAC日本研究所。通过对技术中心组织结构的变革,江淮搭起了一个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的框架,一方面立足自主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专家型成熟人才(目前已引进有英国、日本、韩国等国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指导培养后备人才。
从江淮汽车发展的历史看,这个企业自行消化国外技术的能力很强,而且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并将国外技术转变为自己发展阶梯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