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山城重庆一直阴雨绵绵,但到4月20日,天空开始放晴。这一天,正是“2006重庆国际汽车展”开幕的日子。在展会现场,记者无意中发现了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何勇。由于本届展会出现在现场的企业老总很少,所以记者赶忙迎上前去,迫不及待地直入主题问他:“与依维柯汽车公司的合作进展得怎么样了?公司下一步还会有哪些新动作?”何勇说:“等一下在我们的展位,我会专门回答记者朋友们的提问,欢迎你来。”看来红岩和何勇本人,似乎是要通过此次车展,改变以往低调的形象了。
从三次创业到一个梦想
一直以来,重庆红岩给人的印象都是比较低调,但这家拥有40年重型汽车制造经验和技术的大型企业所取得的成绩却的确值得关注。在展会现场,公司的相关人员介绍说,企业建立初期,走过了建设我国重型军用汽车基地的第一次创业之路。后来实施军品、民品并重的产品结构调整,发起公司的第二次创业。之后又推进建设以“质量优、品种多、规模大、效益高”为特色的第三次创业。何勇告诉记者,如今“重庆红岩面对新时期重型汽车市场良好的发展机遇,又有了新的梦想,就是计划用3~5年或更长时间,把重庆红岩汽车公司建成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国际具有一席之地的一流企业。”
据记者了解,从1998年~2004年,重庆红岩汽车的产销量始终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在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重庆红岩仍然保持了稳步发展,月产创下2500辆的历史新纪录。2006年1月至今,红岩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据最新统计,今年1~4月,重庆红岩汽车销量为6560辆,同比增长22.98%。目前该公司拥有25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的产品,实现了连续17年盈利,公司产品出口东南亚、非洲、中东、南美等多个国家。
何勇说,重庆红岩汽车公司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在现有“红岩”、“斯太尔”两个品牌多品种产品的基础上,把产品平台向上向下延伸,发展成为三个产品平台:保持现有红岩、斯太尔系列的生产并不断进行适应性改进,形成红岩产品第一平台;用引进技术和先进总成提升现有产品,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占领国内中端产品市场并逐步向国际市场迈进,形成产品第二平台;合资合作初期通过采取SKD、CKD的生产方式小批量生产引进系列产品,逐步实施本土化进程,占领国内高端产品市场,形成产品的第三平台。
合资合作不是惟一重点
讲到逐步形成三个产品平台,记者自然想到一波三折的重庆红岩与上汽、依维柯联姻之事。何勇明确地告诉记者,这一合作意向还在继续推进中。何勇说:“三方合作能否实现,不是单单一方的意愿和力量能起决定性作用的。”不过他透露,到6月份,重庆红岩与上汽、依维柯联姻之事可望有最终的定论。此外何勇指出,与上汽、依维柯的合作并不是目前重庆红岩工作的惟一重点。在营销方面,重庆红岩汽车公司要进一步完善营销渠道的运行和管理,加强新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培育新的销售亮点;扩大专用车销售,以细分市场突出主力车型的销售;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整车、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服务网络的并轨,提高服务效率。在产品和工艺方面,重庆红岩要继续完善霸王、金刚品牌产品,将其作为主打产品。同时构建新的产品平台,开发第三代红岩重型汽车。在技术改造方面,重庆红岩围绕生产经营活动,将对制约生产经营的产品研发、制造、营销、质量、后勤保障等环节作适应性投入。完善转向器技改项目投入,使转向器生产形成5万台的年综合生产能力,满足公司生产和其他企业配套的需求。
“没有核心研发能力,如同丢了命根子”
谈到合资合作,就不得不谈及合资合作与自主研发之间的关系。何勇说:“先进技术的引进有利于企业技术升级,但如果在引进过程中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研发能力,最终命根子就会落到别人手里,民族品牌就无从谈起。我们中方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否则,即使是50∶50的股权,中方的底气还是不足。因此红岩品牌不仅不能淡化、不能丢,还要利用、消化和吸收先进的技术,给红岩注入新鲜血液。”正因为如此,重庆红岩正积极调整产品研发的差异化竞争策略,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研发方式,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依托社会化研发体系,积极推进产品进步;创新设计思路,促进设计项目合理决策;注重设计效益、降低整车成本,使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目前重庆红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岩新大康“金刚”和斯太尔“霸王”系列产品已经成为红岩系列重卡的主力车型。另据记者了解,为了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步伐,重庆红岩先后成功开发了盘式制动器、空气气囊悬挂等总成。
谈到重庆红岩已经取得的成绩,何勇显得很平静。畅想未来的发展,何勇的平静中又有一股蓄势待发的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