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汽车城浮出水面。
作为济南市“自家”的企业,重汽由西向东的迁移,好像仅仅是企业行为。当记者将重汽迁移后的新址在济南地图上标出来发现,重汽搬家一方面完成了“济南造”重心向东转移,另一方面使得济南人梦寐以求的汽车城逐渐浮出水面。
济南市经委产业处负责人告诉记者,重汽东迁后,济南目前4家过百亿的大块头企业,都在向东聚集。济南东部将形成“济南造”的主要产区。
该负责人同时指出,重汽东迁形成的近万亩重卡产业园,将与济南高新区正在建设的多家“车”字企业一起,构成济南汽车城。据介绍,历史上除了重汽在国内重型车领域的影响外,此前很少有汽车、机车项目能够鲜明地烙上“济南造”的印记。而就在这一两年时间内,更多的“车”字号企业与“济南造”紧紧联系在一起。
仅在济南高新区孙村片区,“高大外”项目中与车有牵连的就有4家。总投资16亿元、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5.5亿元的中车工业园项目是中车集团建设的铁路货车生产基地;青年汽车工业园项目,主要生产微型轿车和莲花汽车,项目总投资50.4亿元,形成年产15万辆整车生产能力,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荣成华泰汽车投资建设的华泰汽车生产项目,年产SUR5万辆,也于去年落户孙村片区;吉利集团投资100多亿元建设的北方汽车制造基地,正在办理手续。
中国重汽、中车车辆、青年汽车、华泰汽车、吉利汽车、中集车辆6家“车”字号企业,突然聚集在济南东部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方面是有关部门有意识地促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汽车巨头对“济南造”基础的认可。
在济南市工业“十一五”规划中,交通装备业的发展目标确定为:“十一五”末,重型汽车整车生产能力达到12.5万辆,轿车30万辆,改装车7万辆、摩托车200万辆,零部件达到相应的配套能力,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在确定这个规划时,济南还没有生产出一辆轿车,5年后突然冒出30万辆的产能,看来济南对“造车”的想法由来已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