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说﹐2006年中国汽车出口较上年增长一倍﹐达到创纪录的34万辆﹐体现出中国供应海外汽车市场的潜力以及中国对全球汽车制造商构成的潜在竞争压力。
尽管总量并不突出﹐但高达一倍的出口增幅显示出中国在世界汽车市场日益扩大的影响力。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吸引了诸如现代(Hyundai
Motor Co.)和通用(General Motors Corp.)等众多全球著名品牌。而作为出口国﹐中国制造的汽车主要销往中东、拉美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并不甘心就此止步。上周﹐戴姆勒-克莱斯勒(DaimlerChrysler AG)旗下的克莱斯勒集团(Chrysler
Group)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Chery Automobile Co.)签订了意向书。根据意向协议﹐这家中国汽车厂商将为克莱斯勒集团制造小型汽车﹐并面向美国、西欧和全球其它市场销售。这两家公司合作生产的首批汽车可能将在2008年推向美国市场。
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2004年和2005年的汽车出口总量分别为78,000辆和173,000辆。
官方通讯社新华社(Xinhua News Agency)援引商务部官员的话报导说﹐2006年出口的所有汽车中﹐轿车超过9万辆﹐三倍于2005年的数字。
报导称﹐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日前宣布﹐中国争取在今后10年内把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总额提高到1,200亿美元﹐占全球汽车贸易总量的10%。
报导称﹐中国2006年全年的汽车产量料已突破700万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2005年达到109亿美元﹐比2004年提高了34%。
报导称﹐如此大的产量增幅让政府担心国内汽车生产商白热化的竞争可能会损害其自身利益﹐因此政府可能会在2007年实施出口配额制度。这一举措已在人们预料之中。
报导说﹐出口配额意在将规模过小的生产商剔除出出口商行列﹐不过商务部尚未公布配额及出口资质方面的详细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