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脚步转眼就要步入2007年。走过2006年,我们既要看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要看到发展中潜藏的问题。展望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看好,为汽车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要注意的是,中国汽车业不仅要追求“量”,还要重视“质”。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日强调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更突出的战略位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经济发展要“又好又快”,车企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环保和节约能源意识,实现车业、能源和环境的统筹协调发展。
2006:离汽车社会更近了
2006年,中国汽车产业呈现健康发展的态势,全年产销有望突破700万辆,乘用车产销增幅更是保持在30%以上。也就是说,每一天中国的马路都多出至少1.92万辆车,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汽车发展史上都是少见的,可以说,中国距离汽车社会又近了一步。
中国堪称全球车市的最大亮点。2005年全球销量6650万辆,中国占到全球车市销量的近9%,2006年全球汽车业总体表现平平,尤其是北美和欧洲汽车市场增长缓慢,预计2006年全球销量将达到7000万辆,中国有望占到世界总销量的十分之一!
中国汽车总量增长喜人,而且两大“质”的变化也值得一提。一是自主创新渐成气候。
2006年北京车展更是成为自主创新的一次集中性展示,让充满活力的“中国汽车力量”呈现在世界汽车舞台上。
二是出口增长超过100%。今年1至10月份中国出口整车254416辆,出口总金额2.46亿美元,同比增长102.82%和106.58%。哈飞和华晨两家企业尤其让人眼前一亮,哈飞今年出口将突破4万辆,同比增长近100%,成为国内微车出口老大,华晨则向德国出口15.8万辆中华汽车,开创了自主品牌大规模向发达汽车市场出口的先河。
2007:应注意和谐发展
作为国家支柱型产业,汽车业发展和中国经济走向息息相关。今年,中国经济预计将实现10.5%的增长。这是中国经济将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专家预计2007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看好,GDP将继续高位运行,拉动汽车业2007年快速发展。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汽车社会,乘用车市场明年仍会延续高增长势头,当然竞争会更加激烈。商用车市场形势则相对复杂。由于中国经济处于重工业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也将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商用车市场尤其是重卡市场明年将继续增长,不过,计重收费等“治超”措施还会继续执行,准重卡平台厂商将会加大重卡的更新换代,市场竞争将会提前进入残酷竞争的阶段。
虽然汽车业发展大势比较看好,但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到2007年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做到有备无患、未雨绸缪。
首先,自主创新将经受市场的考验。自主创新势头很猛,不过市场是真正的试金石,自主品牌要想在市场上立足,不仅要生产好的产品,还要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近日,J.D.Power
亚太公司发布2006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指数,前十名都是合资品牌,这给自主品牌提了醒,2007年必须要尽快提高营销服务质量。
其次,国家将会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包括产能、能源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特别是后两者。今年中国经济的各项指标,大多将超额完成,然而节能减排却不尽如人意。胡锦涛主席近日指出,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方针,“好”字当头,要求各行业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解决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矛盾。
作为耗能和尾气污染的“大户”,汽车行业尤其需要注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是中国汽车业2007年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由于今年国际、国内油价高涨,能源问题现在受到政府和汽车厂商的重视。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不是个别企业的任务,而是全行业的重任,无论是合资企业,还是自主企业,都应努力探索未来汽车能源出路。
目前环保问题受重视程度还较低。事实上,环境保护是全球、全人类的共同问题。人类与自然相依相存,污染环境,最终损害的是人类自身的利益。中国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大国,环境压力尤其巨大。政府、车企以及公众都有义务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要想尽快提高环保标准,既需要政府积极引导,也需要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一方面企业要主动进行技术升级,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污染,推动环保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还要在汽车制造材料、车内空气质量、废旧车辆回收等方面尽快制定相关法规,企业也应配合政府认真贯彻执行下去。
今后汽车业的发展要与能源、环境形成良性互动,培养核心竞争力,建设和谐汽车业才是汽车业未来的大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