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新年的第一天起,沈阳铁路局货运站场就一直紧张地忙碌着,日平均装车超过1.3万车,沈铁在辽宁境内的货运量依旧延续着2006年高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辽宁境内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15750万吨,比2005年的14271万吨增加1479万吨,增长10.4%,这是十多年来的最高值。像铁路一样,辽宁公路、水运货运量和港口吞吐量也都实现了快速增长,彰显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不断加快的态势。
来自辽宁省经济委员会数据显示,2006年,全省货运量共完成14亿吨,增长12%以上,除铁路外,来自辽宁省经济委员会数据显示,2006年,全省货运量共完成14亿吨,增长12%以上,除铁路外,省内公路、水运、民航货运量和港口吞吐量分别完成8.2亿吨、7397万吨、26万吨和3.5亿吨,同比分别增长9.8%、29.1%、8.3%和16.2%,多种运输方式呈现竞相增长的景象。交通运输繁荣发展的背后,是辽宁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支撑。
去年以来,辽宁一批牵动力强的大项目纷纷开工和竣工,100个工业结构调整项目特别是鞍钢西区500万吨精品板材、辽化80万吨PTA、抚顺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等项目建设,使辽宁的货运需求不断增长。针对这种情况,沈阳铁路局积极和地方政府进行运输协调,定期召开辽宁省内煤炭、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的铁路运输协调会,对企业生产能力、产量和运量变化以及运输需求等进行全面调查,按照企业不断增长的需求及时调整确定铁路运量。他们从能力扩充入手,积极提供运力支持,先后提高了沈吉线和长春至大连间货物列车牵引定数,并大力开行百辆空敞列车,将沈山线货物列车牵引定数由4200吨提高到5000吨,以此来提高主要通道的运输能力,满足企业运输需求。
在辽宁,钢厂与港口间、原材料和产成品所在地间“对流”的特点非常明显,大批量的货物运输需求异常紧张。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沈阳铁路局在本溪至鲅鱼圈间开行了重来重去的循环列车,在本溪、灵山至金州、大连北间开行了重去空回的循环列车,实行定点、定线、定编的“三定”运输模式,到去年年末,开行循环列车达到655列。
长期以来,本钢集团场内铁路货运作业车全部由南场到发,随着企业产能的快速增长,货物站内积压等现象经常发生,经过铁路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2006年10月20日,本钢北口车场正式开通,两个月下来,一个北口车场共计接发列车440列17639辆,日均接发列车7.1列284辆,企业货运紧张的局面缓解了。紧张的局面缓解了。
2006年,沈阳铁路局全年货运量完成26003万吨,其中在辽宁境内完成15750万吨,占到沈铁管内总货运量的60%以上,沈铁的货物发送量、货物周转量、日均装车、日均卸车等运输指标也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365天中有296天装车在1.2万车以上,有261天卸车在1.5万车以上。
在铁路货运快速运行的同时,辽宁其他运输通道也都在“重载”疾行。2006年,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等优势骨干产业实现迅猛发展,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式振兴之路越走越宽,钢铁、石化、矿石、大型装备等产品的大进大出,进一步撑起了辽宁港口的“胃口”,2006年一年新增吞吐量5095万吨,相当于锦州港和丹东港的总和,而大连港吞吐量也在这一年首次突破2亿吨,4年间实现了翻番增长。而全省公路货运量的增长,进一步凸显省内经济联系的密切和辽宁经济的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