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襄樊市的龙头产业,目前襄樊市共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200多家,其中70%集中在襄樊高新区。襄樊市市长李德炳表示,此次1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联合开工,对延伸汽车产业链、壮大汽车集群、加快汽车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近日,襄樊高新区的16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联合开工,另有11个项目将于4月开工。襄樊市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正在迅速放大。
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发展
日前,湖北省襄樊市委书记田承忠等到襄樊高新区汽车工业园和1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法人代表一起挥锹铲土,为总投资12.5亿元的16个项目联合开工奠基。如此多的项目扎堆开工,在襄樊市经济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汽车是襄樊市的龙头产业,目前襄樊市共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200多家,其中70%集中在襄樊高新区。襄樊市市长李德炳表示,此次16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联合开工,对延伸汽车产业链、壮大汽车集群、加快汽车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到“十一五”末期,襄樊市实现年产50万辆整车、100万台发动机、1000亿元汽车产业产值的目标大有希望。
今年1月26日,神龙二厂的先导性工程项目——总投资17.8亿元的机械加工工程在襄樊高新区启动,今后神龙二厂所需的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将全部在襄樊市生产。
目前,神龙襄樊工厂和东风康明斯的发动机产能共计40万台,已成为襄樊汽车产业集群中一支生力军,襄樊市由此跻身全国最大的动力基地。
集群效应正在放大
“神龙二厂还将对襄樊市经济发展、产业技术集群、产品技术进步等产生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市场集聚效应,”襄樊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胡军分析说,神龙二厂的兴建将进一步扩大襄樊市汽车产业规模,填补襄樊市生产高档车、柴油乘用车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的空白,同时还将直接带动神龙襄樊工厂的产能翻番,新增一家产值达百亿元的企业。
据神龙公司高层透露,目前神龙近六成的供应商在500公里以外,80%集中在华中、华东地区,尤以华中最集中,使物流、管理成本大增,神龙将力促大批供应商在武汉就近投资建设新工厂,建立“一小时供应链”,构建两地的“神龙工业园”,按步规划,武汉工业园将按模块化、系统化布局,重点引进仪表盘、电子产品、灯具、线束等项目,襄樊工业园将重点引进铸铝、机加工等项目。今后,国内外供应商进军湖北,神龙将全力推荐湖北省内企业作为其合作伙伴,这无疑有利于襄樊市汽车企业“借梯上楼”、快速壮大。
此次联合开工的16家企业中,涉及汽车车厢、面漆、铝制散热器、发动机活塞环、轴承锻件等多个零部件领域。襄樊市佳昊机械有限公司在2004年就坚定地选择了襄樊高新区汽车工业园,后因土地手续问题停建,蓄势待发多时。该公司董事长刘从胜谈及神龙二厂机加工程落户襄樊市时满怀期待:“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到时我们跟神龙的配套业务量至少要翻一倍以上。”
此外,还有风神襄樊、东风汽车、东风德纳车桥、中航精机等十多家企业入驻东风襄樊基地,使襄樊市拥有亚洲最大的中重型车桥厂、亚洲最大的汽车试验场、全国最大的汽车座椅调角器生产基地等多项桂冠。目前,襄樊市现已形成了集轻卡、轿车、旅行车、专用车、发动机、铸件、汽车试验于一体的宽系列、多元化汽车产业格局。
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促进了襄樊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去年襄樊市汽车工业产值达3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3以上,襄樊市区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中有一半与汽车工业有关。
依托龙头向千亿产值进军
正是看到襄樊汽车产业的诱人前景和神龙二厂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近几年来,襄樊市牢牢把汽车作为“龙头”产业不动摇,举全市之力支持、服务东风襄樊基地发展,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东风和全国、全球汽车产业分工,大力发展以整车、发动机和车桥等产品为主导,上下游产品衔接、大中小企业配套、研发体系为支撑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群,促进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跟进东风调结构、融入东风求发展”,重点支持神龙二厂机加工程、风神新一代轿车等47个投资过千万元的汽车及零部件项目建设。目前,神龙襄樊工业园已完成规划占地1200亩,今年投资上亿元进行园区基建,2009年将形成65万台发动机的产能。
借神龙东风,襄樊市正朝着千亿元汽车产值和“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昂首挺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