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综合新闻 行业研究  企业研究  数据参考  注册经销  精品卡车 二手卡车  用户之声  配套产业  环卫车辆  建筑车辆 消防车辆
专用汽车 专汽研究  专汽链接  政策法规  公路物流  超限运输 卡车制造  配套企业  物流场站  卡车论坛  会展报道 合作反馈
  当前页:综合新闻...每日速递...
 
十堰汽车工业发展动力来自何方

中国卡车网在线新闻组 赵剑波 林立谦


  2006年,十堰市地方工业增长27.7%,占辖区工业总量比重突破50%;十堰地方汽车工业增加产值20.6亿元,地方工业已完全“吃”掉辖区汽车中低端产品市场份额。数据充分表明:汽车工业仍是影响十堰工业增量的第一支柱产业;地方汽车工业已逐步走出单纯靠“吃”东风各专业厂订单、配额的时代,步入在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依托东风,面向全国终端汽车市场要订单的时代。

  十堰地方汽车工业近5年进步神速的动力来自何方?其隐忧及出路何在?笔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城区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的部分民营业主,得出了以下答案。

  动力一:“汽车掮客”成长壮大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聚集在三堰东风公司销售处附近的300余名汽车“掮客”曾经是全国卡车市场的“风向标”,在二十年市场磨砺中,他们掌握了国内汽车终端市场部分客源、信息及营销经验,缓慢地完成着资本的原始积累。2002年下半年,东风公司抬高汽车销售代理“门槛”、改变营销政策,90%的小经销商自此退出东风销售市场。

  市场的无情却在无意中造就了这些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汽车经销商,从“守株待兔”到深入陕甘宁、云贵川、蒙晋青湘等10余个传统终端市场一线,昔日“汽车掮客”短期内逐步补充上了“追求服务质量、讲求信誉、注重信息传递”等成功中介人的必备素质,从而形成了十堰地方工业首批走向全国市场的“探路者”群体。

  这个如今已扩展到上千人的“特殊群体”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全国汽车产业终端用户需求信息反馈的加快,也加速了单纯依赖东风配套产品、但又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十堰地方汽车工业产品结构调整与模仿制造能力的“大跃进”。仅5年时间,十堰地方工业整车年生产能力提高了4倍,具备整车生产能力地方企业发展到22家。

  动力二:良好的地方汽车产业政策

  一方面,进入2006年,市政府先后出台《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市政府领导联系整车生产企业的通知》、《市政府关于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东风公司十堰基地企业发展的意见》、《十堰市·东风公司“十一五”政企共建合作纲要》等文件,多措并举提高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我市围绕整车、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配套产业三大重点,支持整车项目发展,构建以整车发展带动零部件发展、以零部件发展促进整车发展的战略格局,巩固提高商用车的优势地位,确保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地位;规划发展汽车贸易和服务业,在东部城区完善汽车及零部件交易市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合理利用财力,建立汽车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整车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积极支持东风公司辅体剥离与辅业改制,加快东风公司社会职能移交;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坚持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度,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信贷支持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有效信贷投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同时,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工业园区发展作为加快地方汽车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快培育汽车产业集群,提高工业经济规模效应,专门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十堰市人民政府支持工业园区发展意见》,从政策扶持、科学规划、招商引资、优化环境等方面引导、推动工业园区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城区共有开发区及工业园区10家,入驻园区企业302家,协议引资38.25亿元,完成到位资金20.5亿元。

  动力三:东风“惯性”作用仍然存在

  上世纪60年代,东风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产物落户十堰,近40年形成的品牌效益和凝聚的无形市场资源在全国绝无仅有,全国惟一的汽车专业高等学府——湖北汽车工业学院40年汇聚的人才资源优势在全国绝无仅有,十堰市政府以及干部群众40年为东风发展改善环境、提供支持付出的努力在全国绝无仅有,仅1994年,十堰辖区汽车产量占到湖北省汽车产量的94.7%。即使是现在,十堰市作为东风商用车基地、全国商用车第一生产基地的地位仍难以撼动。东风总部虽迁走了,但留给十堰的有数以千计的整车生产、管理、技术、销售等方面人才以及浓郁的汽车文化,从而使十堰地方工业短期内具备了除发动机外、覆盖汽车产业所有中低端产品的生产能力。进入2007年,东风与世界第二大重型车生产商瑞典沃尔沃合作协议签字尘埃落定,面积242亩的东风新客车生产厂3月1日落户十堰,十堰基地迎来第二次腾飞机遇,“十一五”期间,东风公司将为十堰基地注资近百亿元。一切迹象表明,十堰市受益于全国商用车生产传统布局及基础优势的“惯性”作用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