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卡车在资本重组方面长袖善舞,但在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带来适销对路的产品却未必是行家。
还有多少人能记得美国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的那句“只有全球性的业务,没有全球性的企业”的名言呢,因为在传统产业中,这句话似乎没有多大的市场,至少在汽车圈,依旧充斥着既要做全球性业务,也要做全球汽车巨头的雄心壮志。
沃尔沃卡车也不例外。当今年年初其总裁兼CEO发布2006年全球产销创纪录时,你可以从周围的空气中嗅出兴奋的味道。
当然,这更多得益于沃尔沃在东欧和北美市场大幅增长,那么在中国呢?如果仅从数据上看,28%的增长率似乎足以引发大呼小叫,但若换算成实际销量却也不过千辆,这实在与中国在沃尔沃全球版图上的战略地位太不匹配。更要命的是,沃尔沃在中国还有一堆令人头痛、千疮百孔的合资难题。
明喜暗忧怕是沃尔沃卡车在中国的真实写照,这就更加使得近期炒得沸沸扬扬、与东风谋求合作的事宜增加了几分救赎的味道——在华沃失败,西沃、申沃未打开局面,旗下雷诺卡车与东风柳汽合作卡在半空中,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又对合资名额有所限制下,沃尔沃又耍起了资本重组的绝活。
毫无疑问,沃尔沃在全球都是有名的资本重组高手,几年来,沃尔沃卡车通过这一招数成为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大卡车制造公司,并通过控股日产柴将触角伸到亚洲市场。
这次,沃尔沃把这一招耍到了中国,希望透过与雷诺、日产之间复杂的股权关系,绕过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名额限制,来为自己停滞的国产化问题打开局面。
尽管沃尔沃和东风一致地低调对外,但消息还是四散开来——之前沃尔沃、日产、东风签署不具约束力的框架协议中三者分工的大思路已大体有了眉目:沃尔沃将投资东风有限公司中、重型商用车及发动机业务,日产与东风专注于乘用车和轻型卡车业务的长期合作。
按照最理想的方式,合资之后,多品牌共同发展——保留东风品牌,日产柴品牌继续在杭州生产,沃尔沃卡车部分使用沃尔沃品牌。
但这一招是否能够帮助沃尔沃真正深入中国市场腹地仍值得推敲。
媒体坊间把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沃尔沃与东风如何进行合作、在哪些领域进行合作,认为一旦合作达成,沃尔沃在华的格局将会有大的改观,而集体性地忽视了一个关键性问题:一个复杂的消费市场,不是仅有合作就能轻易搞定的。
应该说,沃尔沃与东风有合作的基础,而以目前沃尔沃与雷诺和日产的股权关系,绕过产业政策需求一个可行的路径可能性也很大,但历经磨难的王子与公主结合后,就一定能过上幸福生活吗?
实事求是地讲,沃尔沃和东风商用车在国产重卡领域均“先天不足”,他们在国产重卡领域的尝试都不成功,前者与中国重汽的华沃项目几近停滞,后者装配雷诺发动机的东风天龙因市场价位高出同类国产重卡、适应性尚待提高等问题,也远远未实现预期销售目标。
沃尔沃卡车在资本重组方面长袖善舞,但在深入了解中国市场,带来适销对路的产品却未必是行家,这就更加让人对这场合作捏着一把汗,即便合作实现,如果双方就销售权、产零部件采购、定价方面不能达成一致意见,不符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只会让自己前期的心血付诸东流。
沃尔沃不是没有过这样的教训,从这个意义上讲,沃尔沃卡车的中国救赎行动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