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团结就是力量”,这是回荡在红色岁月里最具有激情的口号。如今重卡行业格局瞬息万变,上汽依维柯红岩走到一起;东风、日产合资的“东风有限”之东风商用车与沃尔沃合作;山西重汽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南方工业汽车合作,一切都在朝着最大资源利用,整合优势,寻求战略上突破的方向理性发展,中国的重卡行业,天才刚刚亮!
近来听到几则消息,说是IBM拟与HP并购,华盛顿邮报拟与英国BBC并购,微软拟与英特尔并购,通用汽车拟与戴克并购。当然,这些消息无可考证。然我听闻在耳,尤自心中惴惴,每每想到由此整个社会变成一个大公司,不安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世界的发展是由并购而来的,那么“垄断”将会成为最后的代价。正因为西方国家看到了这种可怕的代价,所以才会有“反垄断法”。以致于一个独大的公司如果妨碍了社会健康的发展,那么法庭将会做出强行拆分,以维护这个社会应有的竞争秩序。一个健康、稳定发展的社会是需要充分而合理的竞争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当今汽车业界,我们所看到的是,并购不是主旋律,合资、合作的竞合才是主旋律。
有人说,当今世界汽车业的格局就是6+3,那么探究一下中国汽车业是几加几呢?从2006年的汽车销量可以看到大致的身影与顺序,上汽、一汽、东风、广汽等。那么商用车,尤其是技术与利润均是最高的重卡格局又是如何呢?2006年的顺序是东风、一汽、重汽、陕汽、福田、红岩等。2007年,截至4月份的销量顺序是一汽、重汽、东风、陕汽、福田、红岩等,这里没有上汽丝毫的身影。上汽早在2005年努力布局的“汇众”重卡,几乎在商用车重卡里听闻不到任何动静。上汽在乘用车市场里可以说是无可匹敌,即连一汽也不可与之争锋,其推出的轻客“上汽通用五菱”也可以定位为商用车,多用于城市物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可是,其为什么在商用卡车里不能有所作为呢?倒并不是所有的汽车企业都必须有自己全覆盖的产品,然而,在中国人的情结,在企业家的眼里,在一个搏利的团队里,永远都只会看到别人碗里最香的那块蛋糕。由此,福田才有了轻卡、重卡、客车、SUV、现在又准备造乘用车了;由此,江淮也才有轻卡、重卡、商务车、现在又有了“瑞鹰”的乘用车品牌了。或许是种种原因,上汽可以说对商用重卡觊觎已久,苦于无计可施,仅仅是在乘用车市场打败由来已久的对手还远远显不出他的老道与手段,要在对手的发家之处打败,方能显出英雄本色!
在商用重卡市场里,曼卡、沃尔沃、斯堪尼亚、依维柯、奔驰、雷诺等国外品牌,因为在国内销售的都是进口车,价格高昂,性能设计虽不用说,但因我国用户对于价格的消费程度所限,所以这部分车注定是属于高端用户的,一年能有千台的销量已属难得。可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价值,又不容他们有任何怠慢与轻视,加之,中国已有的汽车产业保护政策,寻求合资、合作可以说是他们能取得成功的最佳捷径,这也是依维柯汽车,这家广为中国人所熟知,然而仅仅只是熟知其为做客车的世界汽车巨头所甘愿一美元卖掉长江客车而投身与上汽共同投资红岩,来打造中国重卡的新品牌,并以此拟对中国重卡进行重新洗牌。
“红岩”,这个广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品牌,前身是川汽厂的红岩以生产斯太尔的驱动桥而在业界著称。在重卡里,也曾一度领先,后才滑落至行业的五、六名。如果要探究历史,不啻于“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但翻看中国国企的改革之路,多能找寻到合资、重组、下岗等关键词。从老三线的建设到背负巨大的社会负担而想去和“东风有限”这样的合资公司去一争长短,这是会令英雄沮丧的。红岩谋求发展、谋求更大的变数,早在数年前就已为业界传知。只是以上汽、依维柯、红岩这三家单位能走到一起,实是打破了许多人固有的思想,这似乎也应验了李宁公司的经典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在
“一切皆有可能”的背后,似乎还隐藏了很多。如果以现在的东风、日产合资的“东风有限”之东风商用车再与沃尔沃合作,会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中国重卡又将是怎样的格局?如果,山西重汽再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南方工业汽车合作,所投出七、八十亿打造出的重卡,又会给中国重卡市场带来什么?又将会引起怎样的洗牌呢?
社会的发展始于合作,原始社会尚且是围猎,更何况是二十一世纪的汽车业。在6月15日“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成立之际,我们欣喜地希望,中国的重卡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技术、产品、服务都将由此而得到更大提升,主导的物流业消费市场将更趋于合理化,由此也能提升整个中国物流业运输设备状况,从而降低我国的物流成本。借中国民歌“送公粮”的结尾之处改唱为“上汽依维柯红岩,天才刚刚亮”,让我们更加期待中国重卡的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