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喷及相关检验技术变得成熟并顺利可行,环保执法力度更加规范,国外重卡企业和发动机巨头已经做好冲击中国市场的准备,中国重卡市场正面临着技术与成本的双重挑战。
当然,我国重卡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其原因首先是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持续保持强劲上升势头,今年前4个月,我国货运总量合计67.5亿吨,同比增长11.4%。其中公路货运49.5亿吨,同比增长11.0%;货物周转总量为30330.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6.3%,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3427.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5.4%。同时,今明两年我国各种建设性用车及公路运输车市场依然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国家优先支持新农村建设、科教文卫、资源节约、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西部大开发,以及国内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等,均对近年重卡市场需求有拉动作用。此外,我国重卡市场产品相对于国外产品价格存在着明显的优势。
新军突起
据6月中旬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陕汽、福田重卡市场销量已连续17个月同比增长平均超过100%。如果照此速度发展下去,再过两年,中国重卡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
2006年年初以来,无论是陕汽还是福田,都是以产品的品质、服务和差异化在细分市场上有所作为,由此所产生的高附加值,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陕汽、福田重卡在发动机、变速器、车桥、转向器等重大部件,均采用国际品牌或国内最优品牌,加上独特的高钢性、轿车化驾驶室和高强度车架大梁,这些都已成为其差异化之所在。
在国内重卡市场上,陕汽这支老牌重卡企业的经历异常波折,后来重卡柴油机老大潍柴控股了陕汽,使陕汽得以通过潍柴动力、法士特所形成的黄金供应链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创造了中国重卡市场中发展速度最快的纪录。随着换代产品“德御”的上市,陕西重汽2007年产品布局宣告完成———奥龙、新德龙、德御、顺驰、至尊版五大产品系列握指成拳,联手出击重卡市场。
福田的发展也是一波三折。2004年,福田欧曼一上市就产销4万多辆,取得重卡市场份额8.75%、行业排名第4的骄人成绩,其主要功劳应该归于出色的营销。但由于其在超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产品质量控制不稳、品牌意识较差等问题,用户负面反映颇多,因此在2005年重卡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福田产品销售同比狂跌53.15%,市场份额降至6.4%,当年企业出现严重亏损。2006年中期开始,福田重卡销售终于止跌回升,到年底,全年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09.61%,市场份额升至10.37%,用户口碑大为好转。今年,欧曼ETX新品全面投放市场,这款产品是北汽福田的主力车型,它是由福田公司与日本MIM公司、美国伟世通公司联合开发的,技术与性能实现了全面提升。
放眼海外
在今天的买方市场面前,企业制胜的法宝只能依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质的服务,可以预见,未来的重卡市场一定不是粗放式的,而是技术与服务并举的格局。一个没有技术积累和不重视售前售后服务的企业是不负责任的企业,更不可能走向世界。
今天,重卡新军们正在做着各种积极努力,企望在2至3年的时间内生产出真正的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产品平台。为何说是要在未来的2至3年间而不是现在?专家说得好,“在中国重卡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企业每走一步都需要解决诸多的技术难题。重卡产品不是简单的拼凑改装,不是流于形式的换脸,是要在内质上有着自己的技术含量。我们要在400马力以上的重卡上狠下功夫,在诸如发动机、变速箱、驱动桥等客户看不见的零部件上下功夫。要在共轨燃烧、发动机匹配、降低油耗等要旨上下功夫,生产出真正体现中国技术的产品。此外,重卡企业还应该在适应国情上再下功夫,针对国内外市场的不同,因地制宜地推进和改进。”
的确,重卡的零部件多达上万个,一个螺丝松动,挑剔的客户也许就对某款产品另眼相看,所以,任何企业,无论出于保护消费者的角度,还是出于自身的利益,推出每一款新品之前都应该慎之又慎,每一个决策都应该深思熟虑。
目前,陕汽、福田均已具备大规模扩展的条件,主要表现在产品技术成熟、国内领先、质量可靠、经销网络广阔、售后服务规范。在国内市场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这两家企业的下一个目标均指向了海外。当然,任何企业都是一步步发展壮大的,希望全面推进、全世界撒网则显然不现实。我们看到,陕汽、福田都主张先卖车再有驻地,最后实现CKD。这两家企业的成功道出了商用车市场的发展真谛:产品的竞争一定不只是价格,关键在于品质和售后服务的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