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油品供应不到位,全国如期执行国Ⅲ标准的计划宣布流产。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信息显示,原定于今年7月1日在全国执行的国Ⅲ政策暂缓执行。据透露,国Ⅲ油品于2009年12月31日前才能在全国范围内供应。
国Ⅲ号标准的尾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比我国目前执行的第Ⅱ阶段标准尾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降低了30%。这一标准的实施,将直接减少排放到空气中的汽车尾气,使环境保护直接受益。这对于“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国Ⅲ标准”不能如期执行其决定因素是油品不合格,但依然不能忽视其它因素对于“国Ⅲ标准”暂缓执行的影响,或者说,现在执行“国Ⅲ标准”时机还不成熟,对于车企、消费者都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油品质量令国Ⅲ政策不能如期执行
对于油品这一问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排放领域的一位知名人士称,当前,油品流通领域以罚代管现象较为普遍,全国油品大部分由中石油、中石化生产,其余由许多小炼油厂、土炼油厂生产,也因此,除了各大城市中心区域所提供的油品质量能基本满足标准要求之外,其他区域的油品质量堪忧,柴油质量更是得不到保证。“可以肯定的是,油品差,很难达到先进的汽车排放标准,先进的汽车排放控制技术需要高质量的燃油相匹配使用。”该人士表示,如果油品质量差,会损坏排放控制部件或导致排放超标,因此车辆内部所安装的OBD系统便会报警。所以,如果条件不具备,仓促在全国实施国Ⅲ标准,会有问题产生。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教授告诉记者:“如果燃油不达标,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国Ⅲ发动机‘喝’国Ⅱ油对发动机喷油嘴等将造成损害。实施国Ⅲ标准,不只是关系到汽车企业和行业的问题,石化等部门的配合也十分重要。”
汽车界一位权威人士指出,车油不配,不仅使环保目标实现不了,汽车行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损害。比如标准实施日期的不一致,标准实施的执行力打折扣,都将使企业对国家的管理政策产生不信任。
这位业内人士很不理解地说,既然从现实情况看,车油不配的问题还解决不了,为什么不能等油品问题解决了,或快要解决的时候,再实施国Ⅲ标准,这样也可给我们的自主品牌的技术发展留更多空间。如果仓促实施国Ⅲ标准,既无益解决环境问题,又令自主品牌在与跨国汽车公司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方利益冲突国Ⅲ排放实施时间成谜
围绕国Ⅲ排放标准实施,环保总局与发改委、石油巨头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博弈。
国家发改委将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先中心城市,逐步扩大区域,油到车到,最终覆盖全国”的方针逐步实施。
占到全国成品油供应量80%的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都表示,会全力以赴向全国供应国Ⅲ标准油品,但供应日期并不是现在,而需等到2009年12月31日。言外之意就是,在7月1日不会向全国供应国Ⅲ油。
发改委与环保总局之间的唇枪舌剑,将围绕在国Ⅲ排放标准实施问题上的矛盾暴露出来。作为环保主管部门,国家环保总局希望尽快实施,以减少环保压力;其在油品供应和价格问题上,没有发言权,只能借助发改委和两大石油巨头来实施。而中石油和中石化希望能够实行“优质优价”,以收回为此增加的成本,但这个要求却是价格主管部门发改委所不能答应的。在利益面前,大家明争暗斗。
政策突变 使车企丢失市场机会
由于车油不配,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在是否按期实施国Ⅲ标准上分歧很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按期强制执行标准,国家发改委则是明确表态“油到车到”。车油不配导致的政策实施时间表不明朗,国家两个相关主管部门的不同意见使汽车企业有点不知所措。
如果政策实施的油品条件不成熟,企业担心自己的投入最终“打了水漂”,因为不少企业有过类似经历。
2004年8月31日,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在此前所发的文件,这一天是最大总质量大于3.5吨、排放达国Ⅰ标准的商用车生产、进口、销售和注册登记的最后期限。虽然不少汽车生产企业对此反应强烈,但还是在此之前做了国Ⅱ车的生产准备,并逐步将国Ⅰ车停产。然而,当执行大限来临时,因为顾及到治理超载和国家宏观调控给企业销售带来的影响,国家发改委提出缓期执行禁止不达标车辆销售的“斩首令”。
三天后,也就是2004年9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出了编号为“环函[2004]300号”的文件,正式明确不达国Ⅱ标准车辆的最后销售期限推迟至2005年1月1日。
从8月31日至9月2日,国Ⅰ标准经历了由死到生的“神奇”过程。但是这种生死的折磨却使“老实”的企业付出了牺牲市场和支付高昂产品转换成本的沉重代价。当时东风商用车公司市场部的人士说,国Ⅰ车比国Ⅱ车具有价格优势,由于按照原先的规定停产了国Ⅰ车,东风在那段时间失去了很多客户和市场机会。
车油不匹配对企业来说,可能还有这样一个危害:消费者可能因为使用环节中的问题怪罪厂家,并要求厂家承担责任。福田汽车工程研究院轻卡所所长赵淑英和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工程技术总监闵佟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他们的看法:“国Ⅲ车‘喝’国Ⅱ油肯定是达不到预想的环保效果,消费者却要多花不少钱。用户的眼睛是雪亮的,时间一长他们肯定不乐意。到时候,汽车企业不仅销量受到影响,如果造成车辆故障,还可能承担‘额外’的责任。”
消费者不该为车油不配造成的损失埋单
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严格执行国Ⅲ标准的含义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全局、国家、产业、消费者等几方面利益考虑。现在全国的油品还没有达到国Ⅲ标准,如果不顾现实条件、产业的差距、消费者的权益而非要执行,这是违背初衷的。在没有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强迫老百姓来升级产品,很有可能会出现老百姓有意见、产业没有得到提高、国家利益没有得到保证的大问题。
试验结果已经表明:并不是所有国Ⅲ车在车油不配的情况下都能达到排放限值,那么如果实际中出现因车油不配而导致对车辆的损害和不良影响,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
中消协有关人士表示,如果消费者正常使用车辆,由于车油不配对车辆造成损害,是谁的责任就应该由谁来负责。如果是因为车辆的质量问题,那么应该由汽车企业负责;如果是油品质量问题,则应该由燃油生产企业负责。消费者不应为车油不配埋单。
另外一个消费者忧虑的问题是,在用车会否受到限制?对于现在路面上跑的大量国II排放标准车来说,实施的国III排放标准,对在用车辆是没有影响的。国家环保局曾经多次强调,实施的新排放标准,完全是针对在售的新车。在用的车辆不受影响,车主也不用想通过改装来实现国III排放水平,因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针对那些过分老旧的车型,国家会逐渐实施严格的排放检测办法,或者限制这些环保水平较低的车型上路行驶。
从长远来看,严格的排放标准能促进企业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应尽早实现全国范围执行“国Ⅲ标准”。如何让车油匹配有国际经验在先,应该好好借鉴一下,不要让车油不匹配现象继续下去。否则不仅一项好政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而且还让外人看了我们的笑话,影响实在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