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2月的到来,国内重型卡车企业的又一次竞争将拉开序幕,因为重振东北的第二批项目审批有了结果,商机正在浮现。而回头看已走过的
2003年,中外巨头们在这个领域的“争斗”异常激烈,谁将在这场正在走向白热化的竞争中胜出?中国重型汽车的走势和产业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都在等待着市场的答案。
重卡市场“行情看涨”
6月,随着VOLVO和中国重汽长达八年的合资谈判落槌,世界3大重卡巨头奔驰、雷诺、VOLVO全部完成了他们在中国的排兵布阵。8月,中国重型汽车第一品牌--重庆红岩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率先“发难”:最新开发的中国自主品牌--红岩大康重型卡车全线亮相,并在全国展开红岩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市场攻势。由于红岩背后的投资方是目前中国重卡行业最大的“庄家”--上市公司“湘火炬”,而且“湘火炬”也曾经一度和VOLVO
较量,争抢济南的中国重汽未果,所以,红岩此次的大规模市场行动,让人倍觉意味深长。很显然,在这个领域,中外重卡巨头们都不打算轻言相让。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报告证明:近两年,我国中型、轻型卡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重型卡车却以较快速度在增长。至2002年底,重型卡车的年销量已经远远超过中型卡车,重型卡车正在成为商用汽车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和大方向。专家预测,2003年,中国载重10吨以上的重型卡车年需求总量将超过15万辆左右,而去年最受市场欢迎载重15
吨以上的重型卡车年销售能力仅在3万辆左右。市场缺口使重型卡车从过去的“少人问津”,变成“争相购买”。
5大巨头掌控重卡市场
需求必然引发竞争,但有趣的是,由于重型卡车产品的特殊性和我国重卡工业发展历史的特殊性,这块领地一直被控制在一汽、二汽、重庆红岩、陕汽、中国重汽几大巨头手中。其中载重8-12吨的重型卡车市场主要是东风、解放的天下,12吨-15吨的市场主要为以上五家共同掌控,15
吨以上的市场的80%,则掌握在重庆重汽、陕汽、中国重汽手中。这种绝对的市场优势,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向高吨位延伸,必然首当其冲受到竞争对手的觊觎。
东风、解放不动声色地悄然进入15吨以上的重卡市场,原来只生产5
吨以下轻卡的北汽福田则“急了眼”:在媒体上公开宣称,要从轻卡到中卡,直至15吨以上的重卡“全线通吃”,福田自己管这叫“虎口夺食”。
虎口真能夺食吗?
无论从资金实力还是从技术实力上,外国重卡巨头们才最有资格谈所谓“虎口夺食”,然而明眼人不难发现,在中国的重型汽车领域,尤其是被市场普遍看好的高端重卡领域,并没有轿车市场那么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外合资现象。原因是中国的卡车巨头们都拥有各自相当完备的生产体系和配件供应体系。以重庆红岩为例,目前,红岩不仅拥有几十项关于重型卡车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而且还拥有自己完备的零配件供应链。这样的企业实力和市场地位,不是外国企业可以轻易撼动的,外国公司要想取而代之,在中国生产重卡,必须重新建立一套卡车工业体系。这个成本是巨大的。
再看进口市场,目前重卡进口关税为30%,中国加入WTO之后,重卡进口关税下调比例很小,在价格上,国内重卡汽车优势明显。再看国内本土竞争者,目前想“虎口夺食”,恐怕也只是纸上谈兵,因为这些以前毫无重卡生产制造背景的企业无论从技术储备还是从生产成本上,都远不敌东风、解放、红岩这些产业巨头。
携巨资巨头重拳出手
鱼龙混杂、迷雾重重的重卡市场,致使今年以来,各地重卡事故率和重卡市场的需求形成同步增长。竞争态势之下,也让陕汽、重庆红岩、中国重汽这三大重卡巨头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年利润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的重庆红岩和陕汽,由于企业包袱小、成长势头好,得以抢先实现和资本市场的联手。在上市公司湘火炬的资金、机制支持之下,今年以来,重庆红岩和陕汽大手笔频出。
以重庆红岩为例,年初斥资上亿元,扩大完善全国的营销服务网络,在石家庄、武汉建立国内最大的重卡配件中心库,保证充足及时的销售及售后服务支持。3月,重庆红岩旗下大康车首开中国重型卡车正面安全碰撞试验之先河,率先在国内重卡行业提出“安全消费”的理念。8月,重庆红岩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具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的自主品牌“
红岩大康系列安全重卡”全国亮相,与此同时,斥资千万的红岩产品服务月活动也在全国启动,率先树起“诚信服务”的大旗。据透露,为了显示竞争优势和企业实力,在服务月中,每个重庆红岩公司产品的用户都将得到价值不菲配件馈赠和回报。重卡巨头寸土不让的态势,令整个市场为之侧目。
新的竞争环境中,资本并不决定一切,行业垄断、地方垄断,不仅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最终只能是延误了企业提高自身实力的契机。靠急功近利的炒作和低价的重卡产品抢占市场,最终只会失去市场和用户。只有那些真正把用户放在心上,时刻从用户利益出发,不断融合世界领先技术水平、开发出具有优质重卡产品的企业,才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也才能保证中国的重卡行业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最终在世界重卡市场中占据一席重要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