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载,我们还要忍多久?
又一座桥塌了,5月30号下午,广州市黄埔区连接港湾路与茅岗路的东苑桥(以下简称大桥)部分桥体突然破裂,局部桥面下陷,最深处达5~6厘米。大桥重建竣工还不到半年,桥面为何出现破裂和下陷?现场一勘察人员解释说:可能是由于经常有超载车辆经过大桥,桥面承受不了重压才会破裂,这已经是一个月内连续出现的第三起由于车辆严重超载导致桥坍塌的事故。5月27日晚7时许,一辆百吨运沙车经过206国道上派河大桥时,造成下行桥南端桥梁拉压墩拉杆断裂,被压断桥面严重倾斜,随时有垮塌危险;5月14号凌晨,江苏省常州市运村运河大桥坍塌,起因是由于一辆车超重又快速,导致桥梁振动加剧,桥肋发生明显晃动,桥梁由北向南发生坍塌。
超载,头号“公路杀手”
这两起事故是因为大桥“老”矣,还是超载车辆惹的祸?我们来听听广州市有关桥梁专家的分析。“大桥出现局部破裂和下陷原因可能是由于考虑设计储备不够,桥梁在建造时小于安全度,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施工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造成大桥坍塌的直接原因是长期有重车经过致使桥体承受不住而造成的。”
又是两起由于严重超载损坏公路基础设施的案例,而超载带来的恶果远远不止这些,2003年9月10号,河南省卢氏县田程伟车辆超载压塌路基,造成翻车事故,致五死四伤;2003年8月18日,山东省莒南县筵宾乡集前村村民尹某驾驶核载5吨的货车运送20吨货物,行至甘肃省境内,因严重超载,货车制动性能下降,驶入逆行与一辆载32人(核载25人)的客车擦碰,客车坠入距离路面13.45米的崖下河中,造成24人死亡、8人受伤。笔者实在是不忍心再列举出这些血的教训,触目惊心!
据统计,超载运输使路面使用年限缩短40%左右,甚至引起公路、桥梁、涵洞的崩塌,仅华北地区每年超载超限运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五十亿元人民币以上。货车超载超限运输肇事占交通事故总数的30%以上,占货车事故的55%以上,造成经济损失达50%以上。此外,“超载”造成交通规费的巨大流失。太多的事实证明,当超载成为一种潮流,一种习惯时,最后哭泣的人还是我们自己。超载,已经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超载,缘何屡禁不止
超限超载问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车辆生产与管理、运输市场、管理体制等诸多矛盾在运输环节的集中反映。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政府对治理违章超限运输的态度不积极,在解决经济利益驱动问题上办法不多,措施不力;交通、公安两家在治理超限超载中,由于标准不一,重复处罚现象时有发生。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致使全国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开展了多年,效果并不明显。
一位卡车司机讲出了他们的心声。“众多的经营主体竞相进入公路货运市场,导致运价降低,如果不超载,车主就要赔上成本,更不要提赚钱,结果就形成了‘越超载—运价越低—越要超载’的恶性循环,货车运输市场则出现了‘多超多赚、少超少赚、不超不赚’这个畸形的现象。汽车超载被罚,罚后再拼命超载,运价越来越低,公路遭到破坏,交通事故不断,一起一起的悲剧接踵而至,我们在悲痛之余,应该痛定思痛,寻求治超治限的良方。
 |
超载现象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透过超载现象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一条极不正常的食物链正在恶性循环。“食物链”源于生态学的平衡理论,违章超载久禁不绝,其与多个路政部门多头执法,是有关联的。公路局、高速公路局、路政管理局、专用公路局、公路段等职能交叉重叠的路政“衙门”,在各个“衙门”下还有收费所、稽查所、货管所、客管所等, “七所八局”让人数不清。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行政权力去执行,各方各尽其则,倒也不妨大碍。问题就是路和车、车和人、部门与部门之间许多无法划清边界,多头执法势必导致相互为利“起早”。 结果原本统一完整的管理内容被人为“切割”,并不断冒出新的执法主体。车的“三乱”就这么出现了,所有的收费最后都得摊到司机的头上,逼着司机只能超载跑运输。
在超载治理中,公安、交通部门只注重路面执法,而对源头和治本方面没有配套的治理措施;现在社会上车辆“大吨小标”、汽车非法改装的现象依然存在。据不完全统计,大吨小标车辆已占全社会车辆的80%以上;非法改装厂如雨后春笋,遍部各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大吨小标”、汽车非法改装都是由于当前运输市场存在着竞相压价恶性竞争而造成的。一些运输企业通过超限超载赚取非法利润,使运输市场价格长期处于一种扭曲状态,造成一些企业在不平等竞争中生存艰难,为“大吨小标”、汽车非法改装提供了温床。所以,形成一个全国合理的运输价格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运输市场,迫在眉睫。
计重收费,破冰之剑
超载现象,并不是只在中国存在,治超治限是一个世界难题。许多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都出现过严重超限超载的问题,而且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每个国家对于超载的治理方法,各不相同,但目的都只有一个,最大限度的杜绝超载给公路安全带来的隐患。政府针对中国国情,制定以计重收费来限制超载的政策。
 |
计重收费系统采取的是先进的激光感应,当车头进入收费通道,两个光栅立即感应到,车尾通过光栅可以马上检测出这是几根轴的车辆,从而确定车型和核定载重,地上的电子秤马上把实际载重传送到收费员的电脑上,收费通道外面的电子屏会显示货车的实际载重和超载重量及应缴通行费。货车一旦超载,将会被加倍收费。
在计重收费实施以前的公路通行费征收办法和征收标准一般以车辆行驶证核定的载质量为计费依据,封闭式按车公里计征,开放式按车次计征,不分空车和重车同一种收费标准,这在客观上产生了超限等于减费,超限就是利润的 “激励” 效果,而且是超得越多赚得越多。国家采用行政手段,使用计重收费来调控超载现象,迈出治理超载的重要一步。但从超载现象时常发生的情况来看,计重收费的效果并不明显。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超载的源头在人,它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破坏了公平原则,一味的死堵,未必行之有效。
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是一场攻坚战,是一场持久战,计重收费还不达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还是要从卡住超载车“出生”的大门,从运输用户的思想观念抓起,在配以计重收费和即将出台的燃油税等这些行政手段,综合治理治理超载这个“顽疾”。超载,我们已经忍无可忍,它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损坏道路基础设施。警钟长鸣,治超治限工作已经是国家道路安全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迫在眉睫。而这项整治工作非一朝一夕,也非政府单方面所能完成,需要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舍弃小利,谋大利,共建道路运输安全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