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TO CHINATRUCK.ORG V2.0上次更新时间:
设为首页
我要收藏
English

综合新闻 行业研究  企业研究  数据参考  注册经销  精品卡车 二手卡车  用户之声  配套产业  环卫车辆  建筑车辆 消防车辆
专用汽车 专汽研究  专汽链接  政策法规  公路物流  超限运输 卡车制造  配套企业  物流场站  卡车论坛  会展报道 合作反馈
  当前页:综合新闻...专用汽车行业...信息速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国专用车企业需要做大做强

http://www.chinatruck.org 2006年04月30日

  
  目前,乘用车方面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或许,有些专用车企业会暗自庆幸专用车业的竞争远没有达到如此程度,但他们真正应该庆幸的不是这,而是自己还有比较宽松的机会做大做强。

  一、 我国专用车企业急需做大做强

  目前,我国专用车生产企业有六百家左右,而年产量却四十万不到,大多数生产规模比较小,类似于手工作坊,没有什么竞争力,然而却能借助于区域分割和行业分割维持生计,有的还活得有滋有味。

  从国外专用车业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到了一定阶段以后,行业就开始集中,在这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被兼并重组,甚至破产,最终,只有为数不多的强势企业能够存活下来。近几年,我国专用车业的竞争有所加剧,已出现集中的倾向,专用车生产企业的数量从1996年的714家减为2003年的620多家,如果算上这两年新进入的,那就更多。可以预见,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行业集中度将越来越高,也就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我国专用车企业没有前瞻性的眼光,没有危机意识,仅满足于过得去,不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发奋图强,迅速脱颖而出,则必然会被发展潮流所淹没。

  二、 我国专用车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我国专用车业的发展具有如下三大特点:

  1、发展前景广阔

  从国外汽车工业的发展来看,载货汽车专用化的趋势比较明显,主要发达国家的专用车保有量占载货汽车保有量的比例已达80%以上,而到了2003年,我国专用车占载货汽车的比例才仅为25%左右,由此可见,我国专用车的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2、近期发展势头良好

  据统计,1996年专用车总产量为118860辆,2004年专用车总产量则达到35万辆之多,年增长率将近达到15%,远远超过经济的增长速度,预计在今后几年,依旧会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态势。

  3、利好因素众多

  最大的利好在于我国的经济还将持续高速平稳发展。因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一步分工,能够促进专业化运作,从而在广度上和深度上衍生出对专用车的强烈需求。

  为了拉动内需和其它一些战略方面的需要,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启动了一系列的重大项目,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战略也在实施过程中;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相关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从而极大的促进了专用车的需求。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重化工业化”阶段,城镇建设、城市生活服务设施、重化工业项目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专用汽车。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专用车业正处于成长期,发展势头很猛,发展空间很大, 从而为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

  三、 我国专用车业的现状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我国专用车生产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大多数为外购底盘进行改装生产的中小企业,规模不大,开发能力较弱,设备工艺水平及生产效率落后,只能生产一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营销手段、服务理念和品牌意识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

  这就意味着我国专用车业目前的竞争强度并不是很大,且主要局限于较低层次的竞争,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竞争环境,有利于积累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赢得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扩大资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实现滚动式发展。

  而数量多、规模小,且国营、集体、合资、民营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局面则为专用车企业走外部扩张式发展模式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优势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合并等资产重组方式,运用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迅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扩张。

  四、 我国专用车企业如何做大做强

  综上所述,对于专用车企业而言,目前是做大做强,争取永续发展的绝佳时机,因此要立即采取行动,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开拓市场,提升自身规模,提高技术水平。但光有行动还不够,还要注意方法、策略,要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本文认为,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1、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牌指明了一种产品的来源或生产者,让消费者知道,哪一个生产者或分销商是可以信赖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品牌可以从内在方面(即他们必须考虑多少问题)和外在方面(即他们必须寻找多少地方)两个方面降低消费者寻找中意产品的成本。品牌还能够降低购买产品时功能、身体、财务、社交、心理、时间方面的风险。这在在同类产品种类繁多、同质化且竞争激烈的今天尤为重要,而且,对于不同的品牌,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专用车企业应该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优势品牌,这样,不但可以借此开拓市场、赢得客户,还可以获得品牌溢价,提高盈利能力。

  2、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

  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才可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建立健全营销服务网路、加大研发投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但规模大了并不必然导致规模经济,就像我国许多超大型企业,在规模上并不逊色于那些跨国巨头,在竞争力上却相差甚远。在专用车行业也有一些类似的企业,看起来比较大,但由于什么都做,精力过于分散,所以什么都做得不是很出色,缺少核心产品,也就没有什么竞争力。所以,企业应该追求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应先专注于单一或少数近似品种,把质量、服务、技术、客户满意度做上去,把成本做下来,然后再考虑规模方面的事。

  或许有人会说,专用车的特点是品种多、批量小,专业化怎么能实现规模化?本文认为有两个途径可以达到此目的。1)选择市场容量大的品种进行专业化生产。据统计,2004年,厢式汽车、自卸汽车、半挂车的销量分别超过了四万辆、九万辆、九万辆,而且,需求量还在不断的扩张。虽然每大类中的各小类之间有所差异,但有些小类的市场容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而且,有些差异是可以克服的。2)柔性化生产,这将在下一节进行说明。

  3、柔性化进一步提升规模化

  专用车企业想通过专业化做强是没有问题的,但做大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因为专用车每一类、或相似类的市场容量相对有限。因此,要想继续做大规模,就必须采用柔性化生产技术,不断向周围相关系列延伸,这也有利于更好的满足不断变化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市场需求。

  其实,许多企业早已针对专用车的特点采用了“柔性化”生产方式,不过,这是比较低级的、靠敲敲打打实现的、手工作坊式的“柔性化”生产,而这里所需要的则是建立在专业化生产、一定规模基础上的,通过数控机床、智能化设备实现的柔性化生产,从而使得原本不可以共线生产的品种成为可能,使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

  顺便说一下,本人认为专用车企业的生产发展路径应该是先专业化,后专业化基础上的规模化,在专业化难以继续提升规模的情况下再柔性化。

  4、构建核心技术力

  我国专用车市场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劳动密集型、中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的竞争比较激励,而许多高可靠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国内厂商却不能提供,需要通过进口加以满足。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国内专用车厂商技术水平普遍比较低,只能在低端市场进行厮杀。因此,就更需要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力,从而可以借此抢占市场空白、获得高额利润、提高企业美誉度。 构建核心技术力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为专业化、柔性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如果没有较强的技术实力,专业化、柔性化生产只能是纸上谈兵,更不用说顾客导向、规模经济了。

  构建核心技术力还有助于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我国,专用车是个区域性很强的行业,由于实力、成本、规模等方面的原因,企业一般都针对本地区进行运作,消费者也往往在本地区寻找供应者。因此,要想打入该地区,最好借助于当地企业不能提供的,而消费者又急需的产品,当然,也可以采用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来实现。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白金合作伙伴 通用网址直达中国卡车网 BBS经营许可证号京ICP0411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