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冬天,我即将大学毕业,在众多的汽车企业中,网上大量的关于中国重汽良好发展业绩的新闻报道,让我初步相信她的美好的未来。我选择了中国重汽。
在随后等待毕业的日子里,我从多方面了解重汽的点点滴滴,可是了解的越多,我却越是迷茫。
一提到重汽,退休的老年人马上精神大振,滔滔不绝的给你说起那个60~80年代叱咤国内卡车车坛的汽老总,她是中国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她生产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JN150,他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总之,她是重汽人乃至济南人的骄傲。
可在稍微年轻一点的济南人心中,重汽是济南不可磨灭的痛楚。在他们眼里,重汽是不久以前发不出工资、濒临破产的老国有企业,是一分为三后大量下岗人员艰辛的生活,是别人眼里轻视的对象。
而在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同学眼里,中国重汽时如凤凰般浴火重生的重卡领袖,是国内发展最迅速的卡车企业,是不断创造着奇迹的济南重点企业,他的前程一片辉煌。
众说纷纭,到底重汽是个什么样的企业哪?我仍然没能得到答案。2004年8月,怀着忐忑的心情,我坐上了去济南的汽车,从此,开始了在中国重汽的职业生涯,我将时时刻刻零距离感受重汽的变化……
两年的生活,我深刻体会到了重汽的蓬勃朝气,更加坚定了自己最初的选择。 刚到中国重汽时,正是刚实现“一年扭亏,两年盈利,三年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开始由恢复性发展步入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实习期间,看到排队购车的客户和每天三班倒的生产节奏;积极进取,周围无怨无悔积极认真工作的工人和干部的工作作风,让我惊讶于这个老企业仍然青春不减的雄风,脑中早已种下的老国企一贯的死气沉沉的氛围正在淡化。
正式转正后,我真正参与到了这个充满活力的企业的成长历程中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从车身厂几件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的事件上就可以见证重汽的蓬勃发展势头:首先是第一辆完全具有中国产权的重型汽车HOWO重卡顺利下线;然后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驾驶室焊装线的成立;再后是创造了月产量达到6000辆份的中国重型汽车业的奇迹,同时“5S精益生产管理”措施实施以后车间环境从脏乱到整洁的变化、TRP库存管理系统的开通所产生的明显的效果;实行“全面质量提升措施”工作以后越来越漂亮坚固的驾驶室、还有越来越人性化的各种人事、绩效制度等等各种新的、先进的管理理念也正在渗透到车身厂的角角落落。
周围的一切,都向我传达着积极的信息:这是一个焕发着青春活力的企业,这是一个前途辉煌的企业,是一个值得奋斗终身的“金饭碗”。现在仅存的顾虑也消逝了,我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学习和工作中来。
但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炎炎夏季将要到来的时候,国家的一纸法规,打乱了大家快乐的生活节奏,车间再次没了加班加点的影子,全国的重型卡车企业开始走入了冬季。
2005年,在全国重型汽车市场平均下滑36%的严峻形势下,重汽也没能幸免。看着直线下降的产量和销量,员工们几年来稍稍放下的心又再次提了上来,每个重汽人心里都不禁要问,重汽这次还能站起来吗?
事实证明,担心是多余的,我们低估了她强大的生命力,走过几个月的低迷状态,在2005年的最后几个月里,重汽重又站在了国内重卡产销量第一的位置。。HOWO重卡投放市场当年产销就实现过万辆。直到现在,中国重汽仍然保持着牵引车全国销量第一,300马力以上大功率发动机全国销量第一,装备10升以上发动机的重型汽车全国销量第一的好势头。中国重汽以优异的成绩,继续扮演着中国重型汽车行业领跑者角色,并且越跑越快。
同时,国际化战略让重汽又开辟了一条更宽广的发展路径。现在,她不再是迟暮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国企,而是一个时时充满张力、处处散发活力、不断彰显实力的大企业。现在,重汽可以骄傲地对全世界高喊:中国重汽来了!
短短5年多的时间里,重汽人不断的改变着重汽,重汽也在不断的改变着我们。相信,在以后更久远的日子里,我们会和中国重汽一样越来越自信的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