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出奇迹?”在江西五十铃汽车公司冲焊车间,汪激浪用二十年时间,重新定义了这句话。
别人说“大力出奇迹”,往往带着蛮干的意味。但汪激浪的“大力”,是“暴力美学”和“绣花功夫”的结合——一锤下去,凹陷的钢板“听话”复位,连原厂模具的误差都能修正。
江铃集团优秀共产党员
江西五十铃汽车公司冲焊车间钣金维修班班长 汪激浪
从新手到专家
清晨,江西五十铃汽车公司冲焊车间里响起第一声榔头敲击铁皮的脆响——这是汪激浪二十年如一日的开工仪式。“工具对我来说,就像是战士手中的武器,直接影响到工作的质量,我必须确保每一件工具都处于最佳状态。”
2005年初,作为一名钣金工新手,汪激浪从最基础的手工技艺开始磨砺——用小铁锤敲击铁皮,创造出圆弧、直角、立体五角星等各种形状。这项工作对力度的控制要求极高,力度过猛会使铁皮裂开,力度不足则无法成型。
“刚开始时,我经常砸到手指,甚至指甲也被砸掉过。”汪激浪伸出左手,展示着岁月留下的痕迹。正是这样的磨炼,铸就了他一身“神锤”的本领。
2014年,汪激浪加入刚成立的江西五十铃汽车公司,成为冲焊厂的一名钣金工。当时正值新品试生产阶段,面对模具调试的挑战,汪激浪主动请缨:"让我来试试!"凭借扎实的基本功,他确保了钣金件跟上新品投产的节奏。
凭借一手“神锤功”,无论是复杂的车身变形,还是细微的划痕,汪激浪都能以极致的耐心和精准的操作,让受损的板件恢复原状,重现完美的线条和光泽。他习惯性地摩挲着虎口处的老茧,那些深浅不一的伤痕,见证着从学徒到"钣金专家"的成长历程。
从改进到突破
随着车型品类的增加和定制化生产模式的改变,导致公司冲压件料架数量激增,仓库空间告急。“新旧车型零件造型特征的差异,使得旧车型料架无法直接适配新车型,这不仅对成本构成挑战,也影响了生产效率。”这一痛点,成为汪激浪新的“发力”方向。
“问题愈发突出,我开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在与团队成员深入讨论后,他主动承担起产品架改造任务,带领团队利用生产间隙,对皮卡、SUV及轻卡三大车型的现有产品架进行了一场“大变身”。通过扩容、兼容和通用化改造,团队成功实现了不同车型同类型零件料架的共用,完成了500多个产品架的改造,还巧妙利用废料拼接制作出50余个新产品架,累计创造效益约300万元,这一改善案例荣获公司降本改善一等奖。
近年来,汪激浪参与了20余项改良改善方案的实施,技术攻关10余起,生产线安全环保防护类改善10余项,累计改善创收超350万元。一次次“小改革”,为公司带来了“大效益”。
从实践到创新
在汪激浪看来,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仅要练好技能,更要勇于创新。他积极钻研新技术和新方法,由他自主设计开发制作的用于返修冲压覆盖件外观凹陷的简易工装,于2024年4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智能制造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新时代的钣金工既要手稳,也要脑活!”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冲压外覆盖件产量大,模具的磨损和调整、过程及物料转运等环节,都有可能会撞伤或者碰伤零件。“冲压外覆盖件修复很麻烦,我想着能不能自己搞一个工装使修复效果更好。”
通过不断调整、改良和验证,汪激浪制作了冲压覆盖件外观返修工装,可以快速地找到板件的凹陷位置并实行定位,再通过操作手柄,来回运动使端头处的螺钉敲击顶针,就能把原始板件上的凹陷顶出至与产品型面齐平,再用研磨机研磨板件型面而实现全面修复。这种新型工装的投入使用,不仅修复效果更好,还效率更高,可节约时间80%以上。
二十年光阴,千万次锤击,汪激浪用行动书写了一个钣金匠人的"力学奇迹"——不是蛮力造就传奇,而是以精准驾驭力量,用匠心驯服钢铁。
夕阳的余晖透过车间窗户,为汪激浪手中的工具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当最后一枚改良料架装上生产线,他习惯性地摩挲着那把陪伴了他二十年的锤子,工具上的每一道磨损痕迹,都记录着一段与钢铁对话的故事。
揭秘全球首发电动商用车专用轮胎,第四期:中策以AI为品质赋能
汕德卡G7M牵引车大揭秘,德系品质、效能革命
卡车达人小天:开着飞碟漫天飞 一边跑货运一边做公益
领航大G-福康第三代F2.5重载版轻卡,重载运输痛点全破解!
全新汕德卡G7M发布上市,26.98万元开启高效物流新时代
揭秘全球首发电动商用车专用轮胎,第三期:中策首创X技术系统
产品洞察研发是公司发展指南针
杭州首次规模化V2G车网互动实测,远程醇氢电动重卡获补贴240元
潍柴给雅江工程送大礼,背后藏着啥秘密?
舒适智能可靠,格拉默重新定义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