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卡车 > 重卡新闻 >

车企各怀心事 中国车企收购重组心态调查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这是一个面临重新结构的年代——无论是对内的兼并重组,还是对海外濒临破产的汽车资产抄底,任何人都能嗅到一股来自这块世界最具诱惑力汽车市场的血腥味。然而,即便是沃尔沃、通用向中国车企一再示好,即便是“四大四小”的重组精神在3月20日正式公布,国内车企真正开始接招的为之甚少,这些带动了上下游100多个行业产业链的整车制造商心中究竟打的什么算盘?是冷眼观望还是蓄势而发?是有心无力还是岌岌自危?《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特从国内重组和国际收购两方面,做出“中国车企收购重组心态调查”,力图在这个重组浪潮来临的前夜,将中国车企的心态勾勒出来。

  国内重组 车企谨慎做强

  奇瑞:国内重组为做强

  日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新闻发言人金弋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国内并购还是国际并购,奇瑞汽车均不会采取盲目行动,而是立足企业需要,谨慎采取并购行为。

  金弋波强调,并购本身不是目的,做大不是问题,而做强才是奇瑞寻求并购的真正目的。“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就是因为盲目追求做大留下诟病,现在只能卖品牌,所以我反对只做加法的并购”金弋波说,奇瑞的并购遵循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只有在企业文化能够融合的前提下进行并购,争取起到1+1>2的作用。

  对于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到的支持包括奇瑞在内的“四小企业”进行区域并购的问题,金弋波表示,产业振兴规划是作为中短期的政策对奇瑞是很好的鼓励,但具体的跨省并购,还得看双方企业能否在税收、发展方向和彼此需求方面达成一致。

  一汽:对并购绝口不提

  “我还没看到《产业振兴规划细则》”。3月23日,在接受每经记者采访时,一汽集团新闻中心主任高源说。随后,记者提到了产业振兴规划中有关并购的细则,高源以不接受电话采访为由挂断了记者电话。

  耐人寻味的是,一汽宣传部在此前曾传给记者的一份关于该企业落实《规划》的宣传稿,谈及了包括“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营销”、“新能源汽车开发”等涉及《规划》的诸多条款,唯独没有关于并购的计划。

  据之前本报报道,3月9日,天津产权交易中心信息平台显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挂牌转让成都一汽汽车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挂牌价格50235万元。种种迹象表明,一汽在重组前夜采取的是先做减法,为兼并做先进准备。

  对于一汽不谈国际并购等问题,分析师贾新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可能是大厂往往已经是合资企业有关,他们了解国际行情,知道目前收购风险极大。

  北汽:把手伸向零部件

  种种迹象表明,北汽对多方向并购已经摩拳擦掌。

  北汽控股总经理汪大总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兼并重组,这是北汽实现2009年任务的三大途径。他认为,基于全球汽车行业低迷的现象,有实力的中国企业完全可以考虑兼并重组控股国外企业,尤其是零部件供应商。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北汽集团正在与零部件制造商德尔福接触,就德尔福准备剥离的非核心业务:包括制动、悬架等展开收购谈判。如果条件成熟,不排除整体收购德尔福的可能。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腾伯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虽然零部件厂家多、货品全,但核心技术水平不足,是制约中国零部件发展的瓶颈。北汽在国内的零部件制造商并不是最好的,所以趁机进军零部件市场无可厚非。

  江淮:不要兼并要合作

  自“四大四小”概念被抛出以来以后,属于“四小”之一的奇瑞汽车成为舆论焦点,《规划》指出,“四小”企业可以主导区域重组。而同属安徽的江淮汽车,则被人们认为可能被奇瑞兼并的对象。

  日前,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对外回应,宣称“国内汽车兼并重组应当以解决产能过剩为目标,提出几大几小全国区域的重组概念属于计划经济单向思维。而且,重组对于汽车产业来说很敏感,应该提合作重组的概念才更完整。在国内汽车重组中,没有老子和儿子之分。”

  江淮汽车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王朝云也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江淮和奇瑞之间的合作重组,绝不是资本层面上的,双方在商用车和乘用车不同领域各自存在优势,让优势互补“是我们正在做的事”。

  有业内转专家认为,江淮和奇瑞在产品上互补性较强,而且资本重组危险性很大,没必要说谁把谁收了。

  广汽:不为了并购而并购

  近日,关于广汽将“内并长丰,外联菲亚特”的猜想在业内已经不胫而走。对此,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红在两会期间接受全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广汽与菲亚特的合作正在洽谈中,合作可能包括技术层面,也包括资本层面,不排除合资的可能。

  “广汽缺乏的是技术”曾庆红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发动机、变速箱、关键零部件等技术含量高的方面才是广汽重组的重点。”他告诉记者,广汽不会为了并购而并购,只有企业之间一定要互补,能强强联合,达到1+1>2才会考虑并购。

  除了菲亚特,广汽对合并国内车企也抱有浓厚的兴趣。

  据业内专家介绍,位于湖南长丰汽车在生产SUV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恰恰是广汽的短板,因此,广汽与长丰合作颇被业内人士看好。

  “广汽在钱上没有问题,能负担得起重组的资金压力”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据了解,2008年,广汽集团总销量约为53万辆,销售收入938亿元;2009年,广汽集团计划销量达到60万辆,销售收入突破1100亿元。

  东风:并购不能“强扭瓜”

  “由于‘四大四小’均是国资企业,国资委就当然的成为汽车企业的‘父母’。”东风股份副总经理卢峰表示,目前在汽车企业合并的现实中,“父母”之言是不可取的。据了解,在目前汽车企业合并中,全国性和区域性合并是客观存在的。卢峰对此强调,由于历史渊源,汽车企业的企业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有时甚至是相斥的。“尤其是同一区域,两家实力相当的汽车企业的企业文化一定是相斥的,但区域性合并可能就将两家硬安到一起。企业的合并应由企业作主,应该更加灵活,也不应分为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

  汽车振兴规划中提到鼓励汽车巨头重组,“四大四小”的提法在业内不胫而走。卢峰对此却表示,在目前汽车企业中何必分“四大四小”。并购是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的,不一定就是大吃小。“合并”一词更恰当。但随着汽车企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发展态势,目前已有部分汽车企业没有合并的价值了。

  “目前汽车企业合并,都想对自身做加法,不想做减法,这就不是一个合并的心态。但作为国资汽车企业来讲,又没有做平行投资的能力。这时就需要国资委这样的‘父母’从中协调。”东风和哈飞的合并目前就正处于这样一个问题期。卢峰认为,国资委在其中可以设定一个比重,比如东风与哈飞,并购后东风按哈飞资产一定的百分比,去到黑龙江投资。哈飞也同是。

  重汽:“区域”重组概念仍模糊

  在《规划》中,汽车主管部门提到了“四大四小”的概念,中国重汽成为惟一入选的商用车生产企业。面对“区域性”兼并重组的问题,重汽有关负责人介绍,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符合重汽发展整车的理念。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重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具备了与国际企业的抗争能力,可以说在国内的重卡领域做到了领先的地步。“国家重视、鼓励发展自主品牌,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有这方面的态度,企业也有发展的动力,我们也会积极主动的面对并购。”

  对于重组的心态,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重汽已经从小的企业开始重组,解决一些瓶颈性的东西,增加产能,减少订单流失的矛盾。“重组必须为我所用,与重汽重组,必须由重汽说了算,以延续整车开发为中心的理念。”他说。[next]

  陕汽:重组考虑并购或控股方式

  陕汽相关人士表示,国家希望一些企业来重组其他企业来实现自己的发展壮大,同时这也是企业自身需要的。陕汽也重组了陕西本省的微型客车、商用车等企业,除此之外,零部件企业是陕汽重组的范围。陕汽将根据企业自身战略发展的要求,可采取并购或是控股的方式重组。

  华晨汽车:不会被兼并 也不会去兼并

  近期华晨汽车一直陷于被重组的传闻漩涡之中,北有实力雄厚的一汽,南有财大气粗的广汽,这两家腰包丰腴的企业似乎早已窥视上了华晨汽车这个有着良好的研发能力的自主品牌轿车的企业。

  华晨汽车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对于“重组”这个词语显得非常敏感,一在强调华晨汽车的态度是坚定的,不会成为兼并的对象,更不会去兼并别人。虽然国家发布了关于汽车重组的政策,外界有很多关于华晨汽车重组的传闻,但这一切都与华晨汽车没有太多的关系。她说,“华晨并不是反对重组,重要的是重组的企业要互有自身资源。”

  国际抄底:买得起养不起

  吉利:海外抄底还要看情况

  对于海外抄底,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介绍吉利的发展思路:总体跟随、局部超越、重点突破、合纵连横、招贤纳士、后来居上、全面领先。合纵连横就是一种广泛的合作、广泛的联合。所以在吉利的总战略里面,本身就是开放的。

  吉利汽车表示:至于抄底的事情,一个企业只要处于一种竞争的态势,他就必将面临各种战略选项,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样的决策有利于企业自身发展,都有可能做出安排。所以抄底还是不抄底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决定。但吉利同样保持不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打基础、练内功的心态。吉利汽车总裁杨健也表示,要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制订一套科学的方法,不断的朝前推动。

  奇瑞:海外并购价格当前最合适

  “目前的国际并购环境,机会的确是好机会,价格也是好价格,但奇瑞仍然会慎重的对待国际并购”金弋波说,金融危机的确为中国汽车海外抄底提供了机会,从前想并购,国际企业也不会卖。但奇瑞国际并购首先会关注并购对象的经营问题和风险评估,不希望在并购会出现消化不良的问题。

  对于之前传得沸沸扬扬的奇瑞并购沃尔沃一事,金弋波以不方便回答为由拒绝透任何信息,不过他表示,奇瑞会立足企业真正需求,谨慎对待。

  东风汽车:买得起通用 养不起

  除了国内并购,海外并购也成为中国汽车企业如何做大做强的方式。由于金融风暴冲击,海外汽车巨头面临倒闭的危机,业内普遍认为这时我国企业出击是最好时机。

  东风股份副总经理卢峰表示,比如通用这样的企业,东风买的起,但却养不起。“其它不说,一年至少十几亿美元的投资成本就扛不起。而且还有当地文化、法律等等,都有不是咱们一开始就玩的转的。”因此,卢峰个人认为目前我国汽车企业还没有资格去收购海外汽车巨头。

  但也不是没有机会,卢峰表示,有两点中国企业可以去尝试:第一,国外企业退出的市场,中国企业可以去补空;第二,中国企业可以去收购国外企业因金融风暴无力去运转的产品线。

  而当记者谈及近期我国企业对沃尔沃收购的传闻时,卢峰表示,收购国外品牌,还不如收购它们的关键总成等技术层面的资产,这样对我国汽车企业发展更有利。因为通常情况下,国外知名品牌被卖到一个更低一级的品牌,他的品牌价值也会随之下降。如印度塔塔收购捷豹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市场时机已至

  理性并购时代到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未来三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八大目标,并明确提出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

  然而,与以往行业重组大干快上的火热气氛相比,这次车企的反映可是有些冷冰冰,无论是国际收购还是国内兼并,车企们所变现出来的冷静审慎可谓不同寻常。从去年10月份普华永道鼓吹抄底美国汽车资产,到年底传出通用来华寻求资产买家,再到沃尔沃从今年二月份就开始联姻中国买家的罗生门事件,那些被各界炒作的活灵活现的中国车商买家们似乎还是各个稳坐泰山,岿然不动,再也见不到上汽南汽竞购罗孚时的鹬蚌相争。

  原因何在,耐人深思。

  在国际汽车市场严重下滑,产业格局重新洗牌的大环境下,中国汽车产业也难逃干系,危机带来的变革令每一个行业主体都能感受到了未来汽车产业全新面貌带来的新鲜味道,因此,在产品格局、产业格局和技术格局都在发生巨变的时候,谋定而思动便成了上策。此外,简单做加法已经不能适应国际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大的不一定强,但强的一定大,已经在中国车企高层中成为普遍共识。

来源:汽车时尚报 作者:高巍 岳伟 赵岩 马子越
文章关键词: 江淮汽车 陕汽 兼并重组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江淮汽车,品牌首页>>
相关视频更多
相关文章
江淮汽车相关车型更多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