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零部件 > 发动机 >

谭旭光:创新让潍柴在经济寒冬中破冰前进

  “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潍柴动力的全体员工就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近日,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公司2月份发动机的市场订单超过3万台以上,而3月份更是高达4万台,创出了历史最好水平。

  业内人士评价说,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别人在‘冬眠’,潍柴在‘冬泳’;别人忙于应对危机,潍柴借机逆势发展。”

  在全球经济深陷危机的时候,潍柴为何能够以迎春的姿态渡过这个冬天?谭旭光说,首先要感谢国家出台的行业振兴规划对信心的提升和政策的拉动;更要看到,潍柴通过科学发展,苦练内功,培育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备了在经济寒冬中破冰前进、扩大优势的能力。

  创新锤炼内功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一轮的增长。但前提是企业必须实力雄厚。”谭旭光认为,潍柴在经历了10年前的困境后,对企业发展的困难和危机产生了“抗体”———顺境中强练内功,逆境中才能赢得优势。他强调,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全力创新、全面创新、全程创新。

  翻开潍柴的发展史,创新是近十年来企业发展一直没有偏离的主题。

  潍柴10年间取得的成就,业内人士耳熟能详:潍柴集团年销售收入从10年前的5亿多元增长到500亿元;资产总额由10年前的15亿元增长到今天的318亿元;年出口创汇由10年前的2000万美元增长到今天的10亿美元。在谭旭光眼里,这一切,都源于潍柴人矢志不渝地坚持创新。

  在技术上,潍柴坚持以自主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作为集发动机总成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潍柴的自主创新能力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为了保持技术上的领跑优势,潍柴引进“外脑”,在欧洲和美国分别建立了研发中心,站在世界内燃机技术前沿,潍柴率先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标国三排放标准的发动机。现在,潍柴每年开发的新产品有几十种,新产品产值已经占到工业总产值的一半。自去年以来,公司更是以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价值链控制为核心,推进自主创新,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继研发成功蓝擎国三发动机之后,潍柴依托业已形成的高端研发能力,一鼓作气研发成功了国四、国五发动机。同时,潍柴还利用自己的产业链优势,研发出世界第一款对发动机、齿轮箱和车桥进行系统匹配和研发的“动力总成”产品,也就是说,整车厂只要匹配设计自己特色的驾驶室和车厢,一款新型卡车或客车就可以推向市场,研发周期缩短为原来的1/5。

  在市场开发上,潍柴原来是单一市场、单一领域,虽然市场占有率极高,但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基于此,近几年潍柴持续加快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以科技创新推动新兴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推动实现多元化的市场配套战略。以工程机械市场为例,潍柴动力作为工程机械的主要配套商,这几年一直在产品品质和构筑多元化市场上下功夫,从专一配套装载机向非装市场拓展。在去年整个市场下滑的情况下,潍柴在推土机、汽车吊、农机等配套市场的销量超过了一万台。据透露,从今年前两个月的订单看,上升趋势依然不减。而在卡车市场,今年2月份发动机销量超过两万台,依然呈现满负荷生产的态势。同时,潍柴始终坚持“全方位”市场开发战略,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利用企业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通过对各市场的大量考察,找准外贸出口的增长点,采取差异化营销措施,先后开发了俄罗斯、印尼、越南、土耳其及南美、中东等海外市场,真正做到了东方不亮西方亮。

  谭旭光指出,潍柴近年间取得的成就,正是持续创新的成果。这也让潍柴积聚了强有力的内功,为应对危机、战胜挑战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逆境凸显优势

  危机来临,实力企业的产品优势、成本优势的价值和作用更加凸现出来。谭旭光告诉记者,经济萧条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一次最好的综合检验机会,在这个时候,最能检验出企业产品是否最贴近市场、产品是否最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对发动机产品提出了更严格的排放和降耗标准,对潍柴这样有着强大优势的发动机品牌企业来说,绝对是一次难得的市场机遇。

  谭旭光介绍说,多年的市场冲浪,练就了潍柴敏锐的头脑。早在2007年12月初,潍柴就曾经召开全体领导干部会议,向全集团发出了全球经济衰退即将到来的预警,让员工对市场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

  从那时起,潍柴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评估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分析企业应对危机的前景和对策。2008年,潍柴选派技术、营销、财务等专业人员,组成专题调研团队,先后到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对国际资本市场、产品市场、人才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评估。集团并先后在香港、上海、北京召开了各种形式的战略研讨会,对行业在国内外两个市场未来的走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制订了一整套企业运营的应对措施。

  与此同时,潍柴始终坚持内部挖潜,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向精益管理模式转变。集团各企业同步进行了降低成本、控制库存、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等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现金储备,增强了企业抗风浪能力。

  潍柴“破冰出海”

  实现国际化,是每一个有志企业的梦想。多年来,潍柴一直执着于自己的国际化之路,从当初单纯的出口产品,到逐步搭建营销网络,再到打造国际化品牌,潍柴的国际化进程稳步而扎实。

  金融危机阻碍了许多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然而,谭旭光认为危机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因为,金融寒冬在冰封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当下的国际市场,资产价格越来越诱人,而潍柴在资本运作方面又有着丰富的经验,正是资源整合的大好时机。谭旭光说,每一次危机,都是优势企业大发展的好时机。潍柴不能满足于仅靠成本优势进行低端竞争的现状,要抓住产业、行业重新洗牌的有利时机,客观分析形势,主动出击,利用企业充足的现金流和在资本运作方面的优势,在“冬泳”中抢占先机,建立起集团新型的业务结构。

  早在几年前,谭旭光就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走到国际市场前沿引进人才、产品和技术。这次全球金融风暴,导致诸多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大幅度裁员或者破产倒闭,给中国优秀的企业进行技术、人才和品牌价值积累、提高创新能力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潍柴已做好足够的准备,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大力引进国际化的人才,不断做大企业规模,提升自身实力。

  去年底,潍柴提出要打造企业的三大竞争优势,即以“蓝擎动力”为核心,打造产品组合竞争优势;以“5P服务工程”为核心,打造后市场竞争优势;以动力总成系统为核心,打造产业链协同竞争优势。时至今日,2009年已过去两个多月,潍柴的优势逐步显现:2月份发动机的订单达到3万多台,出口创汇8万多美元。

  迎着金融危机带来的风暴,潍柴已经“破冰出海”。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佚名
文章关键词: 谭旭光 潍柴 柴油机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车型更多
相关文章
热招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