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零部件 > 变速箱 >

建设和培育内燃机行业自主创新体系的思考

  目前,一个现代化的、多层次的新型内燃机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在研究行业发展时,既要看到行业在发展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就,也要实事求是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行业整体上看,内燃机行业的产品技术水平、企业的工艺装备、经营管理水平、开发创新能力以及人员素质等,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内燃机工业整体规模很大,但水平参差不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至今尚未产生。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高新技术仍依赖国外,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是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内燃机行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三种方式

  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自主创新,企业的产品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中就不具备竞争力,会不可避免地被定于低端位置。长期下去,很可能被边缘化,沦为国外公司的加工厂,或被逐步淘汰出局。

  事实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用市场换核心技术也换不来,引进技术和购买国外设备并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内燃机行业要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下定决心持之以恒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内燃机行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大致采用下列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完全或基本上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并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开展合作来开发新产品,在研发中培育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开发的产品主要为农业机械、中小工程机械、中小型船舶、经济型客车配套。

  第二种是通过引进或合资,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应当承认,通过引进技术或合资对提高我国的产品技术有所帮助,但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特别是在提高核心技术领域的创新方面未取得突破。究其原因,首先,外方控制着核心技术,对核心技术既不转让,也不让中方技术人员参与研发,致使中方很难在高新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所突破。其次,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缺乏战略眼光,以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重复“引进—落后—再引进”的老路。

  据报导,我国企业现在对国外的技术依存度仍高达50%,许多产品在高新核心技术上仍受制于人。笔者认为,这个指标也基本上适用于内燃机行业。内燃机行业引进或合资的项目非常多,为轿车配套的发动机不算,仅为轻型车、重型车、工程机械等配套的柴油机就有东风康明斯B系列、C系列,福田康明斯2.8升、3.8升,朝柴QD32、NGD3.0等十几种品牌,这些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

  第三种方式是国内企业与国外知名技术咨询公司签订合同,联合开发产品,根据合同我方派一批技术人员进驻技术咨询公司与外方人员共同进行产品的研发等工作,中方最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全过程的联合开发,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国内技术人员,回到企业后都成为技术骨干,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研发新产品时,也能独立开展各种设计工作。锡柴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好的典型。除锡柴外,玉柴、潍柴WP系列、云内的轿车柴油机等也都是走了联合开发的道路。现在一些汽车厂在研发新发动机时,也在走联合开发的道路。

  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的自主创新之路是正常现象。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并不矛盾,关键是引进技术后,是否通过消化吸收进行再创新。

  建设和培育自主创新体系是行业面临的重要历史使命

  现代内燃机已进入高科技时代,当前在开发现代内燃机产品的技术瓶颈主要是电控燃烧系统、排放后处理系统、新型的动力系统等,将这些技术瓶颈分解一下,真正的技术瓶颈主要在各总成、分总成的电控装置上,所以企业可在电控方面尽快实现突破。

  要跟踪世界内燃机新科学、新技术的研究,尽快在高科技领域的开发和制造上取得突破,彻底扭转我国在关键的高科技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人才是关键。尤其是掌握高科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人才最为关键。优秀人才从哪里来?一是从实践中培养;二是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来解决。行业中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已做得很好,他们利用各种方式在国内外聘请了一批精英人才后,其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新产品速度均有大大提高。

  培育和建设自主创新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是主体,政策是支持和协调者,高等院校和研究所是合作者,三者缺一不可。由于企业情况不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规模和内容有差异,但培育自主创新体系却是持之以恒的任务。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又善于利用全球资源的企业,将会在竞争中取胜并且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以上是个人对内燃机行业在建设和培育自主创新体系方面一点思考,供大家研究。

  (作者为内燃机行业老专家,前任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长)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倪宏杰
文章关键词: 内燃机 东风康明斯 朝柴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