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零部件 > 变速箱 >

潍柴动力:内外兼修 拥有独特研发创新体系

  “经济萧条是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综合检验。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一轮的增长。”谭旭光的这番话,正在他所领导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真实地上演。

  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潍柴动力逆势而上,生产订单纷至沓来,2009年1至3月,各类发动机订单月均递增50%,3月份产量突破4万台,产出接近3.8万台,创造历史最好水平。这一切都离不开潍柴动力“内外兼修”的独特研发创新。

  完善研发体系

  潍柴动力科研经费始终保持在年销售收入的5%左右,10年以来累计投入技术研发和改造资金20亿元,硬软件上的比例基本上达到了1:1。

  在技术研发机制的创新上,潍柴动力打破传统的技术开发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了适应市场要求的激励机制。公司实行了研发项目招标负责制,出台《关于激励人才的十项规定》,每年拨款300多万元用于科技创新成果奖励,每年拨款150万元设立人才培训专项基金,每年斥资1000多万元输送科技人员走出国门参观考察,学习深造。这些举措激发调动了广大技术人员技术创新的活力。通过培养和引进,潍柴动力当前拥有一支200人的研发梯队,其中硕士以上学历者超过150人。

  此外,潍柴动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产品研发体系,对概念设计、详细设计、机械开发、整机开发及整车匹配等各阶段都建立了标准。

  开放式创新

  潍柴动力积极引进“外脑”,在欧洲和美国分别建立了研发中心,率先研发出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发动机。其中,投资1亿多元与奥地利AVL公司建立的欧洲研发中心代表着世界之最,潍柴动力常年有20多人在这家研发中心工作。如今,潍柴动力每年开发新产品达300多项,获得专利100多项,新产品产值已经占到工业总产值的一半。

  在纵向上达成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配合,横向上联合其他企业的优势资源,打破单个企业封闭式的创新,这就是潍柴动力合纵连横的开放式创新思路。2006年“潍柴动力产品研发共同体”宣告成立,来自行业内的32家有实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加盟,形成以潍柴动力为主体,各零部件供应商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局面。潍柴动力还利用产业链优势,研发出世界第一款对发动机、齿轮箱和车桥进行系统匹配和研发的“动力总成”,研发周期缩短为原来的1/5。

  2008年6月28日,潍柴动力与福田汽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产品链合作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共同开发市场、共建市场服务网络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2009年7月,潍柴动力推出升级版蓝擎国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将与福田汽车进行匹配试验,双方的战略联盟合作进一步深化,并将共同注册并拥有核心动力品牌“潍柴欧动力”。

来源:《经理人》 作者:刘德旺
文章关键词: 潍柴 发动机 谭旭光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潍柴,品牌首页>>
相关视频更多
  • 全明星阵容 潍柴全新一代4.0燃气发动机新品正式发布

    00:01:51
  • 潍柴动力上市20周年研讨会开启

    01:22
  • 谭旭光:一辈子干好一件事 铸造动力“中国心”

    03:27
  • 潍柴WP15NG天然气发动机荣获“2024年度值得用户信赖高效天然气重型发动机”

    01:02
  • 谭旭光:向自己开炮,实现自我颠覆性的突破

    00:44
  • 谭旭光:逆境只会让我们的斗志燃烧得更旺!

    00:34
  • 谭旭光:繁荣的背后一定有风险

    00:26
  • 链合创新挑战未来,潍柴打造高质量发展“共赢链”

    01:26
  • 回顾一下潍柴2024商务年会

    02:50
  • 潍柴WP15NG亮相南京内燃机展

    01:23
相关文章
潍柴相关产品更多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