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未来汽车产业的热门趋势。近年来,国家和有关部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的推出吸引了诸多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目光,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以及并不属于汽车行业的企业,纷纷跃跃欲试投入重金支持,加入到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来。而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相关零配件产业的关注。
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来看,受益端主要可能集中在核心零部件,上游资源端中对资源控制力强的公司也会较为受益。因为:一是电池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成本上的最大瓶颈;二是由于矿物资源的稀缺性,锂、镍等上游资源类企业也将有较大获利;三是整车厂商目前比较杂乱、没有确定的垄断领先优势,应首先关注拥有核心技术或者拥有技术上成熟、可商业化车型的厂商。
电控系统是电动车的大脑,指挥着电动汽车的电子器件的运行,而车载能源系统是电控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它是衔接电池以及电池组和整车系统的一个纽带,其中包括电池管理技术,车载充电技术以及DCDC技术和能源系统总线技术等。因此车载能源系统技术日益成为产业应用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并且,也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该技术已经成为制约电动汽车产业链衔接和发展的重要瓶颈。
“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和基础原材料的国产化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和瓶颈所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调研员李万里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科技部的支持下,经过“十五”和“十一五”持续的研究开发,无论在研发能力还是使用数量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进展,并进行了小规模的示范运行。
新能源汽车出现由研发向产业化转型的迹象,骨干汽车企业和动力蓄电池、驱动电机、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生产企业在几年的推广、示范工作中发展壮大,推出了一系列满足性能要求的产品,但是作为共性关键技术的驱动电机、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其可靠性、成本、耐久性等主要指标尚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求,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实际上,经过多年攻关,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已经取得突破: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镍氢、锂离子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方面显著提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200kw以下车用永磁无刷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重量比功率超过1300w/kg,实现了与整车的配套。
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仍然存在明显不足或空白,例如控制器的功率开关元件和高压电容等。相对电机而言,动力电池是更大的瓶颈。我国在电池技术研发、电池管理系统及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使用寿命和产业化程度等方面较为滞后。不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最有潜力成为世界产业化中心。
蓝擎新能源微小卡 全面招商进行中
超低能耗省钱高效,福康发动机是他十几年的信赖首选
纯电工程车 一路畅赢 福田瑞沃大金刚ES3 EV
创造新价值制高点 中集·陕汽“港牵2.0一体化”新品正式上市发布
升级四大承诺 第7000辆下线北京重卡上市一周年礼遇每一位梦想家
百万公里无大修 江淮帅铃值得信赖
16升排量 600马力 一汽解放鹰途&JH6牵引6SX1-600燃气车上市
售价35.88万元起 东风天龙KL龙擎3.0燃气新品上市
动力澎湃油耗低,每公里节省3毛钱,欧康动力用实力赢得乔宁信赖
腾跃九州,财富新引擎 东风商用车龙擎3.0燃气新品即将上市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