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卡车 > 重卡新闻 >

商用车排放之企业责任

  从2009年开始在商用车领域强制实施国三排放标准,此前业内公认的国三技术有高压共轨、单体泵和泵喷嘴, 以上统称为电控喷射发动机技术. 直到中国重汽推出了被业内戏称之为“非典(非典型性)”的机械泵+EGR路线. 即利用电磁铁控制国二机械泵,做成简易电控喷油泵外加EGR废气再处理系统,减少废气排放. 在实验室环境下,EGR发动机能达到国三标准;但在实际使用中,容易造假。

  由于成本低廉, 重汽的EGR车辆一度销量猛增, 但随后, 非典发动机油耗高,排放差的问题就逐步暴露出来.原因是无法对喷油量和喷油时间进行精确控制. 也因此,一开始被吹嘘为”技术创新”的国三非典技术,在各方面招致了巨大的非议: 一方面, 车辆油耗高,技术不成熟导致质量不稳定,尽管车辆价格便宜, 但反而给EGR车辆的用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 部分用户为了降低油耗而关闭EGR装置,导致污染物排放高, 甚至一些无良企业, 利用EGR发动机与国二发动机无法轻易识别的漏洞,大肆制售排放高的国二的发动机, 以次充好,让排放法规成为一纸空文。

  但颇为讽刺的是,为了短期经济效益, 甚至以技术先进为卖点的有些国际大牌发动机厂也不例外,大量销售配备EGR发动机的车辆,违背在中国市场一贯承诺的社会责任。

  作为非典路线的”发明者”,中国重汽却也没有获得想象中的经济利益,反而尝到了苦果. 2011年,重汽的销售车辆数同比下滑了27%. 主要原因,一方面,非典车型质量差,排放高,导致用户口碑不良; 另一方面,和大量冒充EGR发动机的国二发动机相比,成本没有优势. 而内部人士爆料,重汽的管理层也在不断反思引入国三非典EGR带来的利与弊, 管理层也表示,在国四执行阶段,重汽肯定不会再采用类似非典EGR技术,而会采用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电控发动机技术,让消费者重拾对重汽品牌的信心。

  2013年7月商用车领域的国四排放标准即将强制执行,笔者也建议商用车企业特别是拥有先进技术优势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管理者们,能从国家环保政策出发,从公众健康出发,从企业长远利益出发, 踏踏实实将精力和资源投入到研发生产真正低排放,低油耗的发动机中,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商用车排放政策。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作者:综合报道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阅读
推荐车型更多
相关文章
一周热文
最新视频更多
最新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