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一汽解放董事会审议通过在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沙特阿拉伯、墨西哥等8国设立全资子公司的议案,总出资额达4.98亿元。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商用车龙头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从“贸易出口”向“属地化运营”的深度转型。根据解放“SPRINT 2030”国际化战略,2025年海外销量目标为8万辆(占比24%),2030年将达18万辆(占比36%)。此次布局八国,正是落实这一战略的关键抓手。
聚焦高潜力区域,构建“一带一路”支点
东南亚商用车市场年规模约90万辆,日系品牌占比超80%。解放通过属地化产品(如JH6沙特定制款、非洲专供款)已实现部分突破,2024年出口量达9.7万辆,新能源渗透率增长显著,越南市场中国品牌市占率达19%。此次在印尼、越南设立子公司,将进一步利用当地低成本制造优势,结合KD工厂(如坦桑尼亚模式)降低贸易壁垒,目标2025年东南亚销量突破12万辆。
中东与非洲:基建需求驱动重卡增长
沙特、墨西哥等国受益于“一带一路”基建项目及能源贸易,重卡需求旺盛。解放J7LNG等车型针对极端气候优化,2024年已在南非市场占据72.5%份额,此次布局将强化在中东的物流网络,目标2025年非洲/中东销量占比提升至25%。
墨西哥作为北美自贸区枢纽,可辐射中美市场。解放此前与印尼GMM公司达成千台级合作,此次设立子公司将加速本地化生产,规避美国关税壁垒,目标2025年拉美市场销量增长40%。
全价值链本土化,构建“三位一体”竞争力
推出20余款区域差异化车型,如4×2中亚款、6×2R东欧款,覆盖欧二至欧六排放标准。明星产品J7创领版凭借全生命周期成本(TCO)优势,累计出口超2万辆,成为海外“杀手锏”。
通过零部件通用化(国内外同平台开发),降低研发及物流成本。例如,将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本土制造率提升至60%,缩短交付周期至30天以内。
构建“一区三网”销售体系及金融服务网络,提供融资租赁、保险等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2024年海外金融服务渗透率已达15%,目标2025年提升至25%。
行业影响:重塑全球商用车竞争格局
解放成为首家在8国同步设立全资子公司的中国商用车企,可能引发重汽、陕汽等跟进。2025年中国重卡出口量或首次突破32万辆,其中解放目标占比25%。
推动国内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如宁德时代与解放合作布局海外电池供应链,目标2025年海外动力电池配套率达40%。
东南亚、中东等市场或迎来中国品牌市占率提升,日系车主导地位受挑战。解放计划2025年在越南市场市占率提升至30%,沙特市场突破15%。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全球化跃迁
解放此次布局八国,不仅是对“SPRINT 2030”战略的落地,更是中国商用车产业从“规模出口”向“价值输出”转型的缩影。通过属地化研发、制造、服务全价值链布局,解放正构建起难以复制的全球化竞争力。未来,随着“六项国际化战略举措”(全球化布局、多品牌运营、技术引领、业务创新、共建共赢、以人为本)的深化,中国商用车有望在全球市场实现从“参与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角色转变。这一进程,不仅关乎企业增长,更将推动中国制造业整体升级,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