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一汽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授牌仪式上获悉,锡柴有两个工作室被授牌,成为集团下属企业中唯一拥有两家创新工作室的单位。
为中国制造强本固基“工匠精神”在锡柴落地生根
传承“工匠精神” 做强国产精工
此次获得一汽集团公司命名的“顾健劳模创新工作室”和“张建裕劳模创新工作室”,分别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顾健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建裕的名字命名,他们都是一汽集团高级专家,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传承“工匠精神”,敢挑重担、勇破难题、默默坚守、苦心探索,一次次带领团队突破了进口设备核心技术领域的瓶颈,打破国外设备制造商的技术壁垒,破解进口设备核心维修技术难题。
劳模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释放着创业创新的无限激情。近年来,顾健相继攻关完成了电主轴自主维修、直线电机自主维修、加工中心主轴自制等多个国内无法自主维修的难题,累计实现降本175万元;张建裕攻克了进口精密主轴、进口磨床中心架、进口高精度转台等自主维修技术难题,完成了进口机备件自主维修和国产化48项,节约维修成本235万元。
发挥劳模效应 推动人才育成
锡柴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是为了发挥劳模的品牌引领效应,让劳模工作室成为传承精神、凝聚智力、育成人才的重要平台。
工作室成员定期收集维修难点问题,组织研讨确定课题解决方案,相继完成了精密主轴自主维修、电主轴维修、中心架自主维修、数控系统升级改造等课题研修项目。 同时,随着人才培育体系日臻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人才孵化器作用以及由此带来的集群效应得以显现,相继培养出一汽专家、维修技术状元、技能大赛冠军等人才。
在锡柴7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先后涌现出81位全国、省、市劳模,国家级大师工作室、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一汽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无锡市十大劳模工作室相继在此落户。是什么让“工匠精神”在锡柴历代相传?锡柴厂长钱恒荣认为:在锡柴的发展历史上,始终以“出人才、出产品”而闻名行业,特别是锡柴通过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坚持把高技能人才培养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了企业发展的目标。
随着锡柴人才管理机制的不断健全,一大批忠诚敬业、技艺精湛、持续改善的能工巧匠在这里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