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卡车网> 资讯 > 专用车 > 搅拌车 >

三大引擎打造“新中集”

  【编者按】拥有33年历史的中集集团,是一家总部位于深圳的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曾经,中集是国企改革的成功样本,而如今,这个由招商局和中远集团两大央企控股的企业,正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动起6万多员工创新的激情,打造中集增长的“新引擎”。不仅如此,面对这家深圳蛇口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深圳还有另外一种厚望——深圳今年的党代会指出,到2020年,深圳要有8—10家本土企业进入世界500强。而截至目前,深圳只有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招商银行、正威国际集团四家世界500强企业。再过5年,深圳要培育出至少4家世界500强企业。

  而中集正是当地政府眼中的世界500强企业预备力量。深圳南山区相关领导在一次调研中透露,“十三五”期间,南山要在腾讯、中兴、中集、长城计算机、大疆创新等本土领军科技企业中培育2—4个世界500强企业。

  而因此,中集未来几年的发展更成为值得关注的样本。日前,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了解到了这家企业未来几年的新征程。

2015年7月中集集团建造的中海油服兴旺号半潜钻井平台在中国南海开钻
2015年7月中集集团建造的中海油服兴旺号半潜钻井平台在中国南海开钻

除了布局深圳的3000多个社区,中集电商E栈已走进广州等城市,年内计划布局全国9000个小区,解决了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等难题。

  即将迎来周岁生日的中集电商E栈不仅是中集集团在社区O2O领域的尝试,也是中集“去标签化”,向“新中集”转型进程中的新突破。在2014年12月12日成立的中集电商物流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中集电商”)中,中集占股约80%,创业团队自筹资金占股约20%,员工成为中集电商事业的合伙人。

  拥有33年历史的中集被看作国企改革的成功样本,如今,这个由招商局和中远集团两大央企控股的企业,正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动起6万多员工创新的激情,打造中集增长的“新引擎”。

  “中集早就已经不是只做集装箱了,我们现在有八大业务板块,很快会有多家创新型企业。”鲜少公开露面的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近日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称,如今的中集已经拥有集装箱、海工、车辆、能化装备、金融、现代物流等八大业务板块,未来将通过资本运营、创新型业务和存量业务三大引擎,带动“新中集”全新启航。

  麦伯良告诉记者,近年来中集抵御世界经济波动的能力已大大提高,确保中集实现长期稳定、健康、有质量的增长是其主要使命。中集预计将在未来几年迈向年销售收入1500亿元的目标,规模接近世界500强水平。

  1.多元化布局 业务涉及八大板块

  中集总部位于深圳蛇口客运码头附近,从麦伯良办公室的落地窗向外望去,可以看到开阔的海景和毗邻的香港。

  蛇口客运码头是见证了深圳特区发展的地标之一,1981年竣工。次年,23岁的广东肇庆人麦伯良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来到中集成为中国集装箱工业的第一代工程师。也正是这一年,中集集团正式投产。

  “33年前,我们用德国人设计的生产线一天只能做8个集装箱。今天,中集人自己设计的生产线一小时就可以做近60个,一班8小时就可以做四五百个。”麦伯良回忆说,中集从1991年明确提出要在集装箱领域做世界第一,这也是自己当年的人生梦想。但没想到的是,实现这个梦想只花了5年时间。而在1986年时,中集甚至还处于刚刚从几百名员工裁员至59人的“活命阶段”。

  他分析说,当时,中集已经看清了集装箱产业从日韩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集要做的就是顺应世界潮流和社会发展趋势,在中国沿海从北到南完成布局,产品上从干货集装箱发展到冷藏集装箱等全系列产品,积累了大量专利,“将最简单的产品做到了极致,便是不简单”。

联合卡车
中集集瑞联合卡车

  然而,实现集装箱世界第一的梦想后仅4年,麦伯良再次带领中集主动转型。2002年开始,中集开始寻求从战略发展上考虑逐渐减少对集装箱业务的过度依赖。在麦伯良看来,全球集装箱行业太小,且高速发展二十多年,中集需要瞄准其他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机遇,多元化发展开始起步。

  如今提到中集,一些人经常首先想到集装箱。确实,中集在集装箱行业自1996年就稳居全球第一,世界上每两个集装箱就有一个是中集的产品。不过,集装箱早已不是中集唯一的标签。

  近年来,中集的业务已遍及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空港设备、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地产等八大板块,在更多领域创造了世界第一。

  在麦伯良的思考决策中,中集选择是否进入一个产业,要基于三个判断。一是是否符合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二是能否发挥中集的优势,三是是否符合国家战略。

  与十几年前基本上只做集装箱相比,中集的规模已扩大6倍多。在中集集团2014年超700亿元的营收中,集装箱业务收入的占比稳步下降到不足三分之一,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及物流服务的占比均超过10%。

  2.主营业务 打造中集海工“新名片”

  在中集开展多元化业务的进程中,让麦伯良感到最艰难、最寄予厚望的事业是海洋工程,该业务板块被称为“中集的明天”。

  2004年被评为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后的多年间,麦伯良很少对公众和媒体表态,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海工板块尚未成功。

  海洋工程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难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国际竞争压力也最大,但中集要实现产业升级,真正站在制造业的顶峰,这一选择虽然艰难,意义却更深远。

  “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是中国最缺的一块,也是必须加强的一块。当然,做海工高端装备很难,没有相当的实力、号召力和坚定的意志力毅力最好别去碰。”据麦伯良介绍,自2008年进入海工领域后,中集5年亏损了30亿元,但他认为这个过程在海工领域是正常的,暂时的困难、暂时的波动都不会动摇中集在海工方面继续发展的信心。

  2014年,历经多年的摸索和创业期的艰辛,中集海工板块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并带给中集未来无限想象空间。

  今年7月,在距离深圳东南约290公里的海面上,由中集设计建造的深水半潜钻井平台“兴旺号”开钻。“兴旺号”堪称海工装备里的“航空母舰”,甲板面积超过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作业水深1500米,相当于深圳第一高楼平安金融中心高度的近3倍,最大钻井深度7500米,且首次开钻就直接挑战难度系数更高的油气层钻井和测试作业。

  2010年至2014年,中集已连续交付了20座各类海洋平台,分布在挪威北海、巴西、墨西哥湾等全球主要油气领域,其中在挪威北海作业的COSL系列半潜钻井平台七次获得综合性能评比排名第一,赢得国际主流客户认可。

  仅2014年,中集来福士共获得11.21亿美元订单,在手订单超过50亿美元,包括五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占全球在建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22%的市场份额。看到这样优良的业绩,麦伯良说自己终于可以站出来说话了。

  麦伯良称:“一座钻井平台造价四五十亿元人民币,与大飞机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集国家之力钻研大飞机,而我们就靠自己的力量,遵循市场的规则,去学习和竞争,大飞机和钻井平台都成功了,我们国家才真正‘上天入海’,中国制造业才真正上了一个阶梯。”

  目前,中集海工板块的员工已有1.2万人,约占中集集团员工总数的近1/5。中集还在瑞典、烟台、上海拥有3个海工研发中心、3个海工建造基地,是全国深水装备设计建造中心。

  中集海工已成为国内三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之一,系列深水半潜钻井平台填补中国空白,称誉国际顶尖市场。中集来福士、普莱德游艇、铁中宝构成了中集海工制造拼图,其中,中集来福士也是国内唯一具备批量设计、建造深水半潜钻井平台的企业,被视为“中集新名片”。

  麦伯良告诉记者:“国家制定的海洋强国战略是非常正确的,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人类需要开发海洋是毋庸置疑的。中集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潮流,也符合国家的战略,即使有一些暂时的困难、暂时的波动,中集在海工方面继续发展的信心也不会动摇。

  3.新引擎 主动涉足金融服务业

  不满足于作为一个重工装备制造者,中集还变身为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平台。

  全球排名前三的航运集团马士基、地中海航运(MSC)、达飞海运集团(CMA)均与中集有着不同程度的业务往来,维持了二三十年的战略合作关系。整个过程中,中集融资租赁公司扮演了资源整合角色,融中国资本、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于一体,实现轻资产、小投资撬动大生意。

  2014年6月,法国第一、世界第三的CMA从中集订购的10条9200TEU集装箱船正式交接了第一艘,在大连举行了交船仪式,这是世界顶尖船运公司首次大批量在中国订购集装箱船舶。在CMA项目的带动下,MSC也很快与中集签订了14条8800TEU集装箱船总包建造合同。。

  中集改变了国内一些企业模式单一、重制造轻服务的惯例,以中集租赁为平台,与中集设计院、中集集团资金管理部密切协作,整合中集、中国和全球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实现CMA9200TEU、MSC8800TEU集装箱船总包项目。

  在中集2015年上半年年报中,金融业务净利润的大幅增长堪称亮点,这主要是得益于中集融资租赁公司船舶租赁资产新增收益。

  据麦伯良介绍,在中集的未来发展中,除了原有的八大板块仍然是主要增长动力之外,另外两大“新引擎”之一便是资本运营,中集总部的功能定位于“战略管控+资本运营”,将运用收购兼并、资产买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多种方式实现有机、有质量的增长。

  另外一大“新引擎”则是创新型业务,中集将在内部建立机制,顺应“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保持中集的创新和活力,而实现这部分增长主要靠培育一批有质量的创新型公司,如“中集E栈”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中集E栈将在全国铺开

中集E栈将在全国铺开

  “如何把新鲜的螃蟹送到消费者手中?与马云比做电商,我们比不来,但冷链运输这块,外界完全没法与我们比。”在中集2015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麦伯良曾如此介绍中集E栈与冷链业务的协同运作。

  2014年12月,中集集团成立深圳中集电商,首轮注资近3亿元。当年11月,首批中集电商智能快递柜“E栈”已落户中集总部和深圳试点社区,解决了快递物流业最后100米交付的难题。快递员注册后就可以刷身份证或输入手机号码登录,选择合适的箱形、扫描面单条码、输入收件人手机号码,然后放入快件和关好箱门,随后系统自动生成密码发给消费者。

  2015年6月,中集E栈智能快递柜已覆盖深圳2000多个小区,成为深圳最大、网点最密集的公共社区电商物流运营商。截至7月底,中集E栈已覆盖广州、深圳3000多个社区,且与天虹集团等多商家达成了合作,E栈可作为网上天虹的购物自提点。

  E栈得以快速拓展的背后,离不开中集品牌、资金实力、物流装备制造能力等多方面优势。如2015年3月,中集电商与深圳智汇合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资产收购协议,智汇合公司运营的webox“网盒”电商快递柜全部纳入中集电商E栈体系,自此中集电商在短短三个月内已在深圳建立过千台的电商快递柜密集运营网络。

  中集电商副总经理段跃江告诉记者,深圳是中集电商迈向全国的第一步,自今年6月挺进广州后,中集E栈在珠三角地区布局已突破3000台,在不久的将来,中集电商将率先在华南发展,并在全国主要城市铺开,打造智能、贴心、安全的社区微物流交付服务平台。

  4.新机制 员工与集团成为利益共同体

  值得关注的是,中集已是一家为全球市场服务的多元化跨国产业集团,在亚洲、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区拥有300余家成员企业及3家上市公司,而中集电商是其中一个独特的典型,也代表着一种新模式的诞生:中集电商的管理层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与公司仅仅是雇佣关系,而是成为中集事业的合伙人。

  “中集是一个有着30多年历史的企业,企业的流程和管理比较复杂,如果不能用一种创新的机制让它更有活力,很难适应新环境。现在我们鼓励员工把创新想法写成商业计划书,不用通过任何中间途径,可以直接发到我这里来,这样大家就有创新热情了。”麦伯良告诉记者,中集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董事会、股东会,很多决策直接通过董事会,不需要再报集团相关部门审批。同时,在内部创新的商业项目中,中集鼓励核心团队持股,员工真正拿出钱,也是真股东,可以将企业的发展与自己人生梦想很好地结合起来。

  中集在国内外有6万多员工,什么样的项目和团队能在新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据麦伯良介绍,成立怎样的公司基本上是员工自己组建团队自己拿出商业计划书,集团需要评审的是项目能否跟集团现有业务有关联优势、是否符合中集未来发展战略,做成的机会有多大等等。

  “我们通过组织更好的董事会,把这个领域相关的专家和人才放到董事会层面,去帮助年轻人把好关,做好决策。”麦伯良表示,相信这样的机制比社会上的年轻人自己拉起一个团队更有优势,也相信员工们因此能够更好更顺地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越来越深的感受是人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中集要形成一种机制,让一些有识之士、优秀人才真正能够脱颖而出、承担重任。”麦伯良称,在中集电商公司中,集团投入了约80%,创业团队自筹资金投入约20%,而中集电商的发展情况也证明了这种机制创新的优势,相信只要把人才发动起来,一定能成功打造中集未来增长的又一引擎。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马芳
扫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新闻反馈与咨询
推荐车型更多
中集车辆,品牌首页>>
相关文章
中集车辆相关车型更多
热招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