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受到多重挑战,产业面临长期整合
虽然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但是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跨国公司加大投资,市场争夺战加剧。全球经济出现复苏迹象,随之而来的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控制压力增大,我国汽车市场吸引力不断增加,很多跨国公司加大对我国的投资力度,中国市场争夺战加剧,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对中资企业来说,尤其如此。
节能、环保与安全标准更加严格。越来越严格的节能、环保、安全标准,如电动汽车整车安全、动力电池、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充电接口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这些越来越严格的标准增加了零部件产业技术进步的迫切性。
国际贸易保护提高了零部件企业出口成本。随着我国零部件技术的提升和出口增多,发达国家感到压力渐增,他们可能会采取反倾销手段,或者制定新的质量、技术、环保法规来维护本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这使得国内零部件企业出口成本大幅提升,包括各种不合理的税费及国际诉讼产生的高额成本。
东南亚、南美地区低成本化对中国企业形成威胁。东南亚、南美等地区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对我国零部件产业造成一定压力。论成本优势,中国可能无法与这些国家相比。如果不能依靠技术进步取得领先地位,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成本优势将丧失。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作用,合力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针对当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基础与现状,以及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有关人士提出以下建议:
(一)积极完善产业政策,培育自主民族品牌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中国吸引了全球各大汽车零部件企业聚集。面对国际品牌与本土品牌共生的局面,中国政府一方面要在世界贸易环境下制定积极的政策提升中国零部件产业的综合实力,同时也亟需培育并形成自主的零部件民族品牌。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方面,政府需要继续完善零部件进出口、产品管理、贸易平衡、投资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与国际零部件产业发展环境全面接轨。此外,政府也应积极组织并参与国内零部件行业标准体系的国际化建设上来,为提升“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的竞争力创造条件。
(二)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零部件产业升级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大量企业经营着技术难度低、利润空间小、资源耗用多的产品。对于合资企业,中国扮演着全球生产基地的角色,新产品的开发主要依靠合作外方在国外的研发基地进行。中国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国产化方面,只有少数零部件企业开展了有限的产品本地优化设计。若想改变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动力不强、核心竞争力弱的现状,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从材料、工艺、设计、制造等多环节入手,全面提升国产汽车零部件的技术竞争力。企业通过借助国家政策的支持,利用自主开发、联合科研、合作制造等多种形式实现产业的升级。只有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才有能力向利润空间大、资源耗用少的产品领域发展,进而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改变目前的产品结构,从低端制造向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发展。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成立技术创新产业联盟
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合作成立以汽车零部件相关的技术研发、标准化、产业化工作为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汽车零部件产业示范应用及工程,搭建汽车零部件产学研平台,联合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建立产业技术合作机制和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人才,提高从业人员对本领域技术发展趋势的了解和认知水平,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相关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中心、重点或联合实验室、产业基地等,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